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陸續公布,一向被市場視為神秘之師陽光私募持股情況也開始顯山露水,部分私募的重倉股浮出水面,而明星私募的動態更吸引人的眼球。
根據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2月28日,滬深兩市已有超過22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報。其中,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等產品現身精功科技、三友化工、豫金剛石等39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這39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工、專用設備制造、電子元器件等行業。
豫金剛石的十大流通股東可謂明星薈萃,華夏、易方達、華商、海富通、社保基金等機構云集,而占據頭兩把交椅的是“山東信托·鴻道1期”和“山東信托·鴻道3期”,分別持有188.33萬股和182.75萬股,分別占流通總市值的4.96%和4.81%。
這樣的大手筆進駐,也讓“鴻道1期”和“鴻道3期”躋身豫金剛石十大股東之列。而在十大股東中,私募元老李振寧的上海睿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赫然在目。
鴻道投資的掌門人孫建冬,是投資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歷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經理、投委會成員、投資副總監,管理華夏紅利和華夏復興基金。曾先后任職于中國銀河證券資產管理總部、華鑫證券公司、嘉實基金管理公司、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從事證券研究和投資工作。
孫建冬在業內有著顯赫的聲名,在公募、私募都是明星級別的人物,2010年曾攜手招商銀行創了一期產品募集18億元的新記錄。如此多的機構云集豫金剛石,究竟其有何吸引力呢?
豫金剛石的主營業務是人造金剛石及其原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人造金剛石合成設備的研發。人造金剛石具有很高的抗壓強度、高耐磨性、耐腐蝕性,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鋸、磨、切、鉆等各類工具中。金剛石制品有望應用于光伏晶硅片切割、精細機械制品、新型拉絲工具和砂輪等領域。
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投資和基建規模持續擴大、傳統加工領域的技術升級、全球制造中心向國內轉移以及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等因素拉動,我國人造金剛石市場需求有望保持20%增速高速增長,行業會延續高增長。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保持著原料配比、設備兩方面技術的領先優勢,其金剛石合成轉化率和轉化質量都明顯高于其他競爭者,但與國外E.S.、D.I.等公司在高品質率和產品價格方面存在劣勢,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據豫金剛石年報顯示,2010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25%,凈利潤同比增44.84%,實現每股收益0.53元,基本符合預期。報告期內,公司生產線中轉換率和高品質率進一步提高,使得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達到45.42%、29.73%。
正是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才會有眾多機構進駐,而豫金剛石未來會如何,機構抱團是眼光獨到,還是會從眾者弱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