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世界范圍內發生了一系列氣象災難,除了俄羅斯的山火之外,還包括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格陵蘭島冰川崩裂以及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而氣象學家擔心在未來幾十年內,暴風雨、颶風、干旱、洪水以及其他極端天氣事件會造成更大規模的破壞。相關專家表示,在本世紀余下的時間中,類似這樣的氣候災害事件會越來越嚴重和頻繁,因為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太陽的熱量困在低層大氣中,由此改變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系統,導致氣候災害頻發。據《時代》周刊近日報道,研究發現,在過去的30年內,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數量較之前呈現了大幅上升,2010年的自然災害數量是1980年的兩倍多。越發頻繁的災害出現,給正在“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的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這些自然災害的出現,氣候的變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許多不可預知的災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災難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思考,也促使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求高效利用資源,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發展道路。
低碳經濟應運而生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它的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資源并不豐富的島國,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正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同時,氣候變化已經迫在眉睫。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都極其重視發展低碳經濟。
2010年3月12日,2010兩會代表、委員“論低碳之路”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教授賀強表示,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既可以大量的節約資源,還可以保護環境,才是全世界經濟發展可走的長久之路,同時也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由之路。工程機械作為與國家宏觀政策密切相關的行業,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環境下,也在尋求轉變。
低碳經濟工程機械行業在行動
據中科院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是全世界自然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59個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排名第56位;另據統計,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僅為美國的26.9%,日本的11.5%。隨著基礎建設的拉動,工程機械市場需求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走高,而高需求帶來的是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工程機械作為內燃機產品的第二大使用行業,雖然工作范圍僅限于工地,但由于其密度大,排放情況又劣于汽車,對環境的污染更為嚴重。自哥本哈根會議后,美國和歐洲共同體統一了思想,以后的非工程機械車輛,從2014年1月1號開始,強制的采用Tier4標準,而我國目前實行的還是Tier1標準,有能源和環保專家提出,中國從“十二五”要開始征收排碳稅,今后大量生產低水平的工程機械已經不太可能。在國際社會高度重視低碳的大環境下,工程機械行業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成不可逆轉之勢,行業內已有企業開始走低碳道路。
為推動節能減排,國家要求在2010年10月1日前,非道路機械車柴油機制造銷售實現國II標準排放。柳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始終積極倡導造綠色產品,早在2009年就開始全面鋪開了該項工作,扎實快速地研發了II階段、III階段排放產品。現在,柳工全系列挖掘機均配裝了進口發動機,已達到國III標準排放。據悉,柳工在這次國II系列產品設計中,不僅僅是簡單的動力系統升級,而是充分考慮了產品整機性能、用戶的操作和維護等方面,對全系列的裝載機進行了整體品質上的提升,中國工程機械排頭兵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2010年7月28日至30日,由國際節能環保協會(IEEPA)、世界風能協會(WWEA)、中國城市經濟學會(CSUE)、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CPEIA)等機構聯合主辦,英國倫敦發展署、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ICCChina)主辦部分環節的第三屆世界環保大會在北京開幕。在大會同期舉行的世界低碳環境中國推動力百強盛典上,玉柴集團獲“世界低碳環境中國推動力100強企業”綠色殊榮。玉柴集團秉持“綠色發展,和諧共贏”核心理念,從保護生態、建設良性產業鏈的目標出發,堅持走綠色工業發展道路,以提供高性價比綠色動力和綠色機器為己任,做中國最大活動污染源控制者、中國綠色動力引領者,從400余家候選企業中脫穎而出,入選百強。
2007年6月,“山東臨工節能技術攻關項目組”正式成立,山東臨工確定了以“多目標動態優化”為指導理論,通過創新匹配,使裝載機常用工況在理想的低油耗區,并提高整機的功率利用率,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截至2009年年底,山東臨工先后投入2200萬元進行攻關,成功開發了四款節能型裝載機新品。從2009年9月開始,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山東臨工節能型產品的產銷量已經突破1萬臺,更加可喜的是,節能型產品在該企業總銷量中的比例也在不斷提升。按照5噸裝載機市場保有量55萬臺計算,如果每臺裝載機都能節油10%,每年可為國家節約308萬噸燃油,可供15萬個家庭1年的使用。裝載機是我國工程機械的主導產品,保有量在眾多產品中位居前列。2010年上半年我國裝載機產量同比增長54.3%,銷量增長37.5%,創歷史新高。基于這樣的事實,山東臨工將研發裝載機節能減排技術作為實現企業中期發展目標,把發展節能技術,開發節能型裝載機作為未來的技術攻關方向之一。
面對嚴峻的環境變化,向低碳經濟轉型,不僅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體現,也是工程機械行業的責任。現今,工程機械行業已在轉型路上前進,以低碳經濟理念研發更多的低碳設備,減少資源浪費和降低環境污染。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企業加入“低碳”道路,共同為世界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