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對80家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新增訂單不足的情況極為普遍,大體上比上年同期減少25%。而且,有半數企業都遇到用戶暫緩提貨或退貨的情況。盡管近幾個月市場有轉好跡象,但謹慎氣氛日趨濃烈。該協會對若干用戶行業進行調研的情況同時顯示,國家對航空、汽車、鐵路、綠色能源、船舶、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重點支持,拉動了需求市場向高端傾斜。
據業內專家介紹,對于極大尺寸、超重型的機床設備,用于汽車工業的機床設備,用于航空工業的多坐標機床設備,用于電子工業的精細加工設備的生產,是目前國內機床行業的短板,有些甚至還是空白。國內市場的相關需求只能依賴進口,而一些關鍵領域的關鍵設備還處于國外的技術封鎖狀態。盡管,這種需求與供給的矛盾,由于機床行業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而有所改善,但落差仍然很大。
顯而易見,新增需求給機床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指向。但要真正贏得市場,調整結構,創新升級是必須要做的功課。此外,根據形勢的變化,能否貼近市場,挖掘市場,培育市場,創造需求,同樣是檢驗企業內功的現實課題。
創新升級與重視基礎兩者不可偏廢
機床工業是一個規模經濟并不顯著的行業;機床是投資類商品中與用戶個性化需求關聯最為密切的商品;現代機床工業生產經營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多品種、小批量、“量體裁衣”和成套供應;機床工業的有效組織規模和形式是專業性強的短小精悍企業組合;機床產品的制造越來越多地依靠集成(配套)方式。這些概念的集合意味著,機床行業是一個企業之間分工差異明顯、競爭強度大、技術能力可以充分發揮效用的產業領域。
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國家已經開始啟動“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主旨是為了解決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急需,而目前機床行業還無力滿足的關鍵設備問題。此舉,對于提升機床工業的技術水平、制造能力和產品品質,增強國有骨干企業的競爭能力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但對于那些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對于那些富于創新和冒險精神,經營靈活,操作與集成能力強,執著于行業并開始顯露出“專、特、精”特質的民營企業,如何使其同樣能獲得機會,同樣可以參與到重大專項的攻堅戰中,似乎同樣是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問題。調動行業中盡可能多的各種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投身于創新升級之中,才可能收獲得更多。此外,機床行業的創新升級絕不可能孤立地進行,相關產業的配套跟進同樣必不可少。
一位機床企業老總曾這樣對記者說:注重開發高端及空白產品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把相關的基礎工作做好,國內機床行業的整體水平同樣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眼下,還有幾所高校開設鑄造、熱處理這樣的專業。鑄造似乎已經成了污染的代名詞。鑄造企業搬得越遠越好,用工成本越低越好,以至于走進了一個嚴重的誤區。鑄造同樣是一項科學,里面學問大了。長期忽視產業基礎的作法,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現在就可以說,鑄件已經成為制約機床品質穩定可靠的一大“瓶頸”因素。再好看的空中樓閣,如果說沒有堅實可靠的基礎,又與危房何異?
據了解,機床制造企業受困于原材料和基礎領域薄弱的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具體的調研工作也已展開。但愿,針對材料及新材料領域的重大專項也能盡早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