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工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我國工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產品出口持續下滑,工業品價格低位運行,生產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點。在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的持續作用下,工業經濟較快扭轉了增速下滑局面,回升向好的運行態勢不斷明朗并得到鞏固,全年工業運行呈現出“前低后高”走勢。
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增長5.1%,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長12.4%,四季度增長18%,工業生產回升向好態勢基本確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
輕工業增長平穩,重工業反彈強勁。輕工業受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運行平穩,全年增長9.7%,比上年回落2.6個百分點;重工業從二季度開始表現出強勁回升勢頭,全年增長11.5%,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12月份,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1%和21.4%,比上月回落0.5個和0.8個百分點。
東部地區率先回升,中西部地區實現兩位數增長。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7%、12.1%和15.5%。東部地區增速在頭兩個月下滑到2.3%后觸底回升,11、12月份增速分別達到16.6%和16.4%。中部地區進入6月份以后、西部地區進入10月份以后加快攀升,11月份增速分別達到23.3%和25.1%,12月份分別達到23.6%和20.5%。分省市看,全年24個省份達到兩位數增長,其中內蒙古、天津、安徽、四川分別增長24.2%、22.8%、22.6%和21.2%。工業大省山東、江蘇、河南、遼寧同比分別增長14.9%、14.6%、14.6%和16.8%;廣東增長8.9%。山西、上海分別于12月和10月結束累計負增長,全年分別增長2.5%和3%。12月份,全國26個省份增加值增速超過20%。
產銷銜接較好。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97.7%,與去年持平;12月份,全國產銷率99.3%,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工業品出口下降一成。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72882億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前8個月降幅均在13%以上,9月份以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降幅持續收窄,9、10月份分別下降9.9%和7.3%,11、12月份轉為增長5.3%和12.4%。另據海關統計,2009年我國外貿出口額12017億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12月份增長17.7%。
工業投資持續增長。工業投資8.04萬億元,同比增長26.2%,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1.4%;其中制造業投資5.88萬億元,增長26.8%。
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回升。工業品出廠價格從上年四季度開始大幅下滑后,4月份開始回升,12月份累計比3月份上漲4.7%。全年工業品平均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4%,其中11月份同比下降2.1%,12月份增長1.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下降7.9%,當月增長3%。
企業效益狀況明顯改觀。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91億元,同比增長7.8%。從3月份開始企業效益狀況明顯改善,3-5月、6-8月、9-11月分別實現利潤6310億元、8245億元和914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7.4%,比1-8月收窄2.9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3270億元,同比下降33.5%(1-8月下降18.8%)。11月末,產成品資金占用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1-8月下降0.8%);應收帳款5.3萬億元,增長14%,增幅比8月末上升4.8個百分點。
(有關統計數據除有注明外,進出口數據為海關統計數據,其余均為國家統計局數據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