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光伏產業受益碳中和紅利,迎來高光時刻,并進入高速擴張階段。然而,昔日受到資本熱捧的光伏產業,如今陷入周期“魔咒”之中。產能過剩的悲觀情緒蔓延,隨之光伏全產業鏈價格陷入“肉搏戰”。資本市場上,光伏概念股遭受重創,相比股價高值階段,目前估值已降至歷史低點。
如何挺過“寒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固護城河是重中之重。伴隨TOPCon、HJT、BC等電池技術層出不窮,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之爭風云漸起,這也是業界討論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時繞不開的話題。無論哪種技術路線,效率、成本及可靠性仍是量產技術路線要遵循的三大邏輯。
隆基綠能篤定選擇BC
“接下來公司的大量產品都會走向BC技術路線。在接下來的5-6年,BC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包括雙面和單面電池”,今年9月初,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拋出投入BC技術路線的“重磅炸彈”,掀起行業關于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的討論狂潮。
近期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綠能表示,公司選擇BC電池方向,是因為在相同的技術路線上采用BC結構大致能夠提升一個百分點的正面轉換效率。在雙面場景下,BC電池也可以做成雙面產品,只是雙面率上略有降低,但是正面功率較大幅度的提升能夠完全抵消背面雙面率降低帶來的影響。
實際上,BC電池技術并非創新,早在1975年,背接觸式光伏電池的概念就被首次提出,之后由斯坦福教授Swanson成功研發出了第一代IBC電池。不過,因成本和制造工藝沒有辦法達到非常穩定的狀態,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BC技術能在中國發展起來,頭部效應不可忽視。從行業現在產能的預投情況來看,TOPCon的比例更高。除了在成本端不占優勢,BC路徑當下在提效端成果亦不明顯。
面對行業內對BC路徑的普遍“不看好”,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則認為,“在未來技術路線的選擇上面,隆基的邏輯是要做自己很篤定的,而不是去賭博,去押寶,你能看到我們在很多技術路線的判斷上,不像很多其他的友商,會比較快速地作出反應,也比較快速地去擴產、投產,因為我們必須確定自己做的每一項選擇,都是經過研判之后,認為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方向,而且在各方面的延展性方面都是最好的。”
隆基綠能坦言,以前業界很少使用BC電池技術是因為尚未找到低成本解決BC技術的路徑。最近幾年公司在BC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及在HPBC電池產業化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公司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經驗。目前公司的BC電池技術路線已經具備明顯的競爭力。
隆基綠能管理層透露,明年公司BC電池滿產預計會超過30GW,一方面是西咸工廠原來規劃的29GW將會全部滿產,另外在泰州工廠還有幾個GW的產出,整體產出會接近35GW左右。
技術路線之爭白熱化
光伏行業的一大特點就是技術革新迭代很快,新技術的突破往往意味著傳統舊技術的淘汰。
據一位長期跟蹤光伏行業的人士分析,隆基綠能曾占據國內PERC市場的最大份額,成為P型電池時代的寡頭。目前來看,P型被代替的速度遠遠超出了預期,在業內最新的預測中,2024年PERC電池市場占比預計降低在40%,悲觀預期下甚至僅有20%。到2025年,PERC將不再有市場需求。隆基宣布大舉押寶BC路線某種程度上也是無奈之舉。
P型電池技術被替代是必然,但在更高效的電池技術路線選擇上,各大光伏企業均有不同的“打法”。
與TOPCon電池比較,BC電池的優點主要在于單面效率相對較高,其正面沒有柵線遮擋,美觀度較高,在分布式等特定場景上具備明顯優勢。但高量產性價比、低衰減性能等是TOPCon電池的優勢,已逐漸被業內企業采納。
目前TOPCon產能主要是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等主流頭部廠商。
晶科能源曾表示,堅定看好TOPCon是未來3-5年的技術主流。天合光能也提到,目前主要聚焦TOPCon,這也是公司綜合考慮下最具性價比的技術路線。
從性能表現來看,HJT電池綜合了晶體硅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具備高轉換效率、低光衰、低溫制程、高弱光響應、穩定性高、衰減率低等特性。2022年以來,華晟新能源、東方日升(300118.SZ)、愛康科技(002610.SZ)、明陽智能(601615.SH)、國電投等新老光伏企業積極參與HJT技術的布局。
某證券投資顧問告訴鈦媒體APP,“隨著隆基綠能將BC電池作為自己新一代的電池技術路線,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三年內,新一代電池技術路線之爭將更加激烈。”
成本、效率、可靠性是制勝關鍵
在上市公司“押注”不同技術路線背景下,未來哪種路線會脫穎而出,市場仍然存在分歧。
弘陽太陽能創始人劉繼茂認為,從發展的角度上看,未來2-3年,N型Topcon會是市場主流,未來4-5年,N型HJT將會是主場主流。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教授認為,HJT才是晶硅的終極技術路線。從具體數據上看,HJT的理論轉換效率并沒有較TOPCon有優勢。但是沈文忠說:“電池的理論轉換效率有很多假設條件。要真正實現有很多的困難。HJT的轉換效率的提升更容易,天花板當然也就更高。”
還有觀點認為,不管BC還是TOPCon、HJT,都已經低于平價,因此推動產品迭代升級的邏輯變了之后,市場基于各種應用場景就會出現不同的選擇。一種產品通吃天下的時代過去了,市場未來的主流產品可能會有2-3種,最終形成幾分天下的局面。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告訴鈦媒體APP,成本更低、發電效率更高是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的演進方向。對于能源行業來說,產品的成本和效率、可靠性是決定生死攸關的核心因素,所以電池路徑選擇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光伏產業的競爭格局。
金辰股份常務總裁祁海珅也表示,中國光伏市場足夠大,不會排斥哪一條技術路線。誰能更早在量產成本、產品質量、性能(如轉換效率)三方面勝出,誰更可能成為最后贏家。
2024年光伏行業還可能出現哪些變數?如何把握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
由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深圳工業總會、濟安金信、鈦媒體聯合舉辦的2023年中國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峰會暨中國投資基金群星峰會,將于12月3日于北京盛大開啟。
本次峰會以“創新驅動、價值導航”為主題,旨在探討上市公司如何通過創新和價值來驅動自身發展,并引領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同時,大會將組織政策制訂者、行業專家、上市公司高管和基金公司高管,圍繞一級市場新機遇、債務和需求之困、公募基金求變之路、數字化+AI的機遇和挑戰等多個主題研討,充分挖掘投資機遇和揭示風險,把脈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