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將鉆石的“永恒”和愛情的“忠貞”相綁定,無疑是廣告史上最成功的營銷之一,《全球鉆石行業報告》顯示1克拉天然鉆石約為2000~5000美元。但如今,前往各大商場柜臺卻不難發現,國內鉆石的價格早已跌至每克拉小千元,不足曾經的10%。
01、誰將鉆石“推下”了天價神壇?
商業調研機構貝恩資訊數據顯示,中國智造或許是推手之一。2020年中國鉆石產量已占據全球80%以上份額,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河南。不僅如此,10克數千元,被譽為“軟黃金”的魚子醬、22000一克的時光膠囊“若返”,無不因中國制造的入場迎來價格滑坡。
外媒無奈表示:“人造鉆石是鉆石巨頭們的滅頂之災,而中國制造則為奢侈品產業敲響了喪鐘”。
02、中國制造:把價格打下來
與常規認知不同,一克拉天然鉆能賣到上千美元,其實與原料稀缺無關,靠的是國際鉆石商的“三板斧”。
首先是控制產量,目前全球已勘測出的天然鉆石儲備約為25億克拉,但為減少產量,戴比爾斯等國際鉆石巨頭不惜辭退礦工、削減和關停大批礦井,人為制造出鉆石稀缺的假象。
其次是制造需求,2021年戴比爾斯發布的財報顯示,其年營銷費用不低于2億美元,將鉆石與愛情深度綁定,為防止鉆石被二手倒賣,還打出“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詞,乃至出現“無鉆不婚”的畸形現象。最后則是成立商業聯盟,把鉆石切割納入專利,所有不愿意加入“戴爾比斯聯盟”的鉆石商,通通被踢出局。
靠著“三板斧”,鉆石正式進入天價時代,不過當西方巨頭們攻城略地之時,中國科學家卻默默地在人工鉆領域埋頭苦干,轉機正蘊藏其中。2019年,中科院“培育鉆石技術”取得新突破,7天就能“長”出1克拉鉆石,凈度、顏色等與天然鉆并無二致,且價格只有天然鉆的1/10。
降維打擊下,2021年我國的人造金剛石(鉆石的原石)產量便已經達到200多億克拉,貢獻了全球超過95%的產量,光河南一個省,就占了全球總產量的80%。西方巨頭稱霸鉆石行業130多年的局面至此終結。
中國制造“吊打”西方巨頭的案例屢見不鮮。曾被譽為“軟黃金”的鱘魚子醬,如今在國內電商平臺上僅售數百元。原因在于2013年中國水科院解決了“人工養殖鱘魚”難題,國產魚子醬年產量從0.7噸暴增至135噸。
哈佛實驗室率先發現的“時光膠囊”,其核心物質在動物與人體臨床中,展現出不俗的老化逆轉功效,巔峰期被售至2.2萬元一克,是同期黃金價格的70余倍。如今隨著國內生科企Geneharbor的入局,國產版本“若返”,價格下沉至四位數的“白菜價”。
價格下跌帶來的是市場成交的暴增,在京東等平臺上,“若返”補充劑成交總額常年位居榜首。業內人士則表示:在國產技術加持下,我們的(若返)產品其實已經遠勝進口品。
03、向中國制造低頭的國際巨頭
技術的突破只是一方面,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可,將技術變成金錢,更是關鍵所在。
此前我國培育出的200億克拉原石,絕大部分用于冶金、采礦等下游產業,毛利遠不及鉆石首飾,用一句圈內人的話來說,就是“錢都讓老外賺走了”。
幸運的是,隨著河南地區形成培育鉆石產業集群,我們的人造鉆品質不斷攀升,曾參與國內首顆人造金剛石課題的李植華教授表示:就算在顯微鏡下放大1000倍,你也看不出區別。為此戴比爾斯不惜斥資4000萬美元采購了一臺“人造鉆石鑒定機”,仍無濟于事。
市場的天平開始傾斜。2018年,以戴比爾斯為首的西方鉆石巨頭們終于低下高貴的頭顱,開始涉足低價路線,并將自己的口號修改為“可能不是永恒的,但此刻是完美的”。
同樣類似的還有上述時光膠囊“若返”。在2013年哈佛主導的臨床實驗中,其因可扭轉老化進程、拉長剩余生存期而登上學術期刊《細胞》。國際資本隨之入局,將其在全球市場的售價推至上萬元每克。盡管如此,國內外老年富豪依舊趨之若騖。
彼時國內對于此類科技的研究甚少,更談不上彎道超車。這一情況在2017年中國企業Geneharbor突破“全酶法提純”技術后才發生改變。其落地的初代“若返”一經面世,成本相較于進口品成本下降90%,在京東國際上海量出貨,評論節節攀升,甚至不惜投建百噸級工廠解決斷貨問題。
近年來國貨設計、研發、制造多環節呈井噴態勢。今年推出的新一代“若返”也從包裝、原料和生產工藝上多方位升級,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已在第三方店鋪、營養保健單品榜單中獲得“雙料第一”。對進口品的絕地反擊,進一步夯實了國產制造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硬實力。國產技術不僅讓國人距離“克拉自由”再進一步,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新高度。
今年11月,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和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雙雙試機成功、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等離子體電流首次突破100萬安培、中國天眼FAST發現比銀河系大20倍的原子氣體結構等,引得外媒驚羨。背靠這些硬核科技,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制造的道路將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