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鋼材進出口持續收縮,鋼鐵行業盈利水平不斷下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疫情好轉,鐵礦、煤焦、廢鋼等原料供給逐步邊際改善,鋼企成本壓力將逐漸緩解,鋼企利潤中樞仍有望重新回升。不過,外部需求對今年鋼材需求的拉動減弱,鋼鐵行業將更加依賴國內需求的釋放。
進出口收縮
2021年,由于海外部分區域市場供需偏緊,我國鋼材出口在連續五年下降后首現回升。今年以來,鋼材出口呈同比下降趨勢,且降幅逐月擴大。
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我國出口鋼材497.7萬噸,同比下降37.6%;1-4月累計出口鋼材1815.6萬噸,同比下降29.2%。
對此,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王靜表示,4月盡管我國鋼材出口報價存有優勢,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且鋼價高位對需求形成抑制,鋼材出口未明顯放量。
“全球經濟復蘇動力不足,鋼鐵需求增長預期降低,我國鋼鐵業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處于收縮區間,鋼材出口仍在下行通道。3、4月或是鋼材出口的階段性高位,近期出口市場交易并不活躍,鋼材出口量預計難有持續回升。”王靜表示。
進口也同樣處于下行通道。4月我國進口鋼材95.6萬噸,同比下降18.3%;1-4月累計進口鋼材417.4萬噸,同比下降14.7%。
需求減少是進口下滑的一大原因。富寶資訊廢鋼行業分析師夏圣巖對記者表示,華東地區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地產基建項目開工率較低,部分制造業產業鏈物流受阻嚴重,企業經營處于停滯狀態,成材需求受到了明顯抑制。
王靜表示,目前鋼材進口量基本處于疫情以來的最低位,一方面是海外市場價格缺乏優勢,另一方面是國內需求較弱。隨著5月國內部分地區疫情緩解,下游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帶動需求,鋼材進口量或有所回升。
鋼廠利潤普遍不佳
“相較于2021年,2022年以來鋼企噸鋼盈利水平整體下了一個臺階。尤其是進入5月,虧損鋼廠占比數量快速增加,鋼廠利潤普遍不佳。”夏圣巖表示。
機構最新數據顯示,5月6日,國內247家典型鋼廠的盈利率約為62.34%,利潤分化進一步加大。
“使用廢鋼作為原材料的獨立電爐鋼廠目前虧損率較高。參與盈利情況調研的70家獨立電爐鋼廠中,目前出現虧損的鋼廠有61家,僅9家鋼廠處于保本或盈利狀態。”夏圣巖表示。
面對行業盈利下滑,上市鋼企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提高盈利能力。
鞍鋼股份表示,隨著國家多重政策發力,后期鋼市具有穩定回升基礎,但內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生產經營充滿挑戰,公司將緊跟政策和市場變化,主動應變,持續提升盈利能力,確保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
華菱鋼鐵在近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從下游需求來看,2022年一季度仍然維持板強長弱、工業領域需求好于建筑行業需求的局面,契合公司以板材為主,且主要面向下游工業制造領域的產品品種結構。從公司所處區位來看,各生產基地處于湖南、廣東,均屬于鋼材凈流入市場,省內鋼材價格相對穩定,且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利潤中樞有望回升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短期來看,疫情仍是影響需求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全年來看,拉動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仍是重中之重,將對建筑用鋼需求形成支撐。
上述研報表示,隨著多地有序復工復產,短期鋼材供給有所回升,但目前利潤水平仍維持低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鋼廠主動復產意愿。全年來看,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有望嚴格執行,后期粗鋼產量增長空間有限,行業長周期景氣的邏輯不變。隨著疫情好轉,鐵礦、煤焦、廢鋼等原料供給逐步邊際改善,鋼企成本壓力將逐漸緩解,鋼企利潤中樞仍有望重新回升。
從下游需求看,機構普遍認為,隨著疫情緩解,基建用鋼需求將加速回補,地產及汽車用鋼需求也將觸底回升。
“機電產品中汽車、家電、船舶及醫療器械等均為耗鋼產品,機電產品的出口形勢決定著國內鋼材的間接出口量。鋼材的直接出口處于下行通道,間接出口也顯現疲態,外部需求對今年鋼材需求的拉動減弱,鋼鐵行業將更加依賴國內需求的釋放。”王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