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復雜多變,而近期正在激烈爆發的俄烏沖突,正在嚴重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經濟制裁如火如荼......這些都給正在烈火烹油的歐美通脹再添了一把火。
毫無疑問俄烏沖突成為全球人民關注的焦點,且矛盾還在激化當中。而珠寶人的關注節奏也被帶到了備受國際環境影響的天然鉆石身上。
據報道,2月25日,美國稱將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廣泛制裁”,包括俄國有鉆石公司Alrosa埃羅莎及其CEO謝爾蓋·S·伊萬諾夫。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資源大國,在大宗商品供應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國際地位。其中貴金屬方面,俄羅斯鈀礦占到全球37%;俄羅斯金礦約占全球10%;而埃羅莎則為世界上儲量最大的鉆石開采公司,負責俄羅斯90%以上的鉆石開采能力,供應全球市場60%的毛胚鉆石和40%的寶石級鉆石。
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美市場需求強勁,一方面供給受到顯著沖擊,國際成品鉆石迎來大幅漲價潮。 據IDEX國際鉆石交易平臺數據顯示,鉆石成品價格指數在2022年首月大漲5.67%,超過2021年12月份的4.35%,創下多年來最大單月漲幅紀錄。另據加拿大Diamcor礦業公司銷售數據,每克拉鉆的平均售價較去年9月上漲了40%。
與此同時,實驗室培育鉆石板塊出現高速爆發,亦成為資本最看好的珠寶業新興賽道。有業內人士感嘆,天然鉆石供不應求之下,培育鉆石正在實現“彎道超車”?
拋卻培育鉆石上游生產商與中游加工商的寡頭壟斷性不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年下游珠寶零售端培育鉆石的市場競逐者是如何進化的。
1、傳統天然鉆石商推出培育鉆石品牌,如締造了全球鉆石神話的天然鉆石巨頭戴比爾斯于2018年5月推出培育鉆石品牌Lightbox,并宣布投資9400萬美元,用于擴大培育鉆石產能。
而擁有國內一線珠寶品牌——老廟黃金及亞一金店的豫園珠寶,于2021年8月自主孵化出定位年輕、時尚的培育鉆石品牌LUSANT露璨,其線上天貓旗艦店已開啟試運營;
另一珠寶巨頭周大福也在嘗試切入培育鉆石賽道,于2021年10月推出了相關品牌CAMA(品牌天貓店開沒多久又宣布暫時關閉?)。而曼卡龍推出的培育鉆石產品,仍然處于小范圍試銷階段,以銷定采。
2、傳統仿鉆品牌向培育鉆石領域拓展,如全球最大的人造水晶制造商施華洛世奇從2016年開始研發培育鉆石,于2018年推出了白色培育鉆石產品,同年還收購了培育鉆石品牌 Diama;而2021年5月,全球珠寶產量最高的時尚品牌潘多拉宣布,將不再使用天然鉆石,改用實驗室培育鉆石,并首先在英國投放了新系列 Pandora Brilliance。
3、純培育鉆石基因品牌橫空出世,如DiamondFoundry的VRAI,Light Mark小白光,CARAXY等。與此同時,這些新晉的培育鉆石品牌還在資本市場上收獲了不俗的關注度。比如,2021年Diamond Foundry(萊昂納多于2015年投資的一家培育鉆石公司)就再度拿到融資,投后估值達16億美元,成為該領域當之無愧的“獨角獸”。無獨有偶,2022年初,培育鉆石品牌LightMark小白光也完成了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1.3億人民幣。
是珠寶品牌的改頭換面也好,還是“真假”通吃也罷,大批珠寶商紛紛入局,到底是戰略防控,還是被迫變革?有人說,天然鉆石與培育鉆石的“明爭暗斗”,既是一場事關商業根基的博弈,也是對未來趨勢研判下的利益角逐。
事實上,無論是從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潘多拉,以及豫園、周大福、曼卡龍等零售品牌左手天然,右手培育的深度試水亦或淺嘗輒止來看,或者從裸石貿易商到個人裸石交易,到展廳接單、工廠加工等產業鏈環節來看,天然鉆石與培育鉆石的經營者不但交叉共存,且渠道互為滲透,工廠、展廳高度重疊。而價格,更是有著4—5倍的高額差價。
正如馬克思所說:“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冒上絞刑架的危險。”細思極恐......
那么,可怕的事情來了,據傳市面上有不法商家反向利用培育鉆石的價格優勢,悄悄上演著“偷梁換柱”的戲碼?當然也不乏有商家陷入“被動”而不自知,以天然的價格為人工買了單,最后傷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信譽。細思極恐......
面對高度的市場重疊、無縫隙的渠道滲透,用什么來保障天然鉆石溯本清源,用什么來規范培育鉆石健康發展呢?!是靠珠寶行業從業者的自身修養嗎?還是天然鉆石經營者無奈的視而不見呢?
市場的規范急需一種安全、有效、便捷、價格合理的天然鉆石檢測儀器,就像當年用熱導儀來區分鋯石一樣,完善交易的每一個環節,從根本上解決鉆石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