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至29日,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新一代大型超高壓產生裝置”驗收會在吉林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謝心澄、浙江大學張澤、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毛河光、燕山大學田永君、復旦大學龔新高、北京理工大學方岱寧等有關領導和相關領域專家,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鄒廣田等參加了項目驗收會和現場考察。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常務副主任董國軒主持。
在評審驗收工作中,專家組一致認為,“新一代大型超高壓產生裝置”項目取得了大直徑液壓系統長行程自找平技術、分瓣式高壓腔體與預應力鋼帶纏繞技術、壓力梯度材料設計與三級密封組裝技術三項創新性技術突破,為推動我國高壓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提供了大噸位單軸加載試驗平臺,總體完成了計劃設計指標,正式通過國家項目驗收。
會上,張希代表吉林大學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領導和專家們的指導表示感謝,向鄒廣田院士及項目組八年多的辛苦付出表示敬意。他表示,高壓物理、高壓化學和高壓材料研究是吉林大學的優勢學科方向,“新一代大型超高壓產生裝置”的建成,是開始的結束,而不是結束的開始。他希望相關科研團隊和師生充分發揮裝置效用,不斷產生重要的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希望國家基金委對項目接續支持,使裝置得到充分利用,成為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為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推動科技進步作出貢獻。
謝心澄在講話中向鄒廣田帶領的科研團隊自裝置項目立項以來,積極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開展科研攻關表示感謝,同時,向吉林大學對裝置研發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希望吉林大學將該裝置廣泛應用于國家相關領域建設和轉化應用,不斷產生新的重要成果。
驗收會上,項目組技術負責人作項目工作情況報告。與會專家組分別聽取了監理組、技術測試、技術檔案和財務工作驗收介紹,并前往大壓機實驗樓現場考察儀器設備有關情況。
據了解,“新一代大型超高壓產生裝置”是吉林大學截至目前獲批經費最多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高噸位的單缸液壓機,該項目成功研制的大腔體液壓機將高壓腔體體積的現有水平提高了2個數量級,可以開展以前所不能進行的高溫高壓研究工作,極大推進高壓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該裝置的研發不僅實現了我國大腔體超高壓裝置從無到有“零”的突破,而且在物理、化學、材料、地學和能源等基礎學科的高壓科學研究中都將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將在提升我國靜高壓研究水平和國際地位,解決國家行業重大需要等方面積極貢獻吉大力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有關負責同志,來自國內20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驗收專家,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鄭偉濤,科研院、財務處、審計處、資產管理處、實驗室管理處、基礎設施建設辦公室、物理學院、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相關部門和學院負責同志及技術人員參加了評審驗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