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的品質應該如何定義呢? “品質”的定義:與其他同類物品衡量時遵循的某種標準;事物的“卓越”。 在衡量一顆鉆石與另一顆時,應該用什么標準來判斷它的“卓越”(greatness)? 鉆石是根據4C標準(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凈度(CLARITY)、色澤(COLOUR)、切工(CUT))來定價的,但鉆石的標價并不一定反映鉆石的“卓越”。人們認為鉆石卓越的主要原因是鉆石的美學價值和情感象征。
衡量“美”
在衡量美感時,切工質量是追求“卓越”的合理標準。毫無疑問,鉆石的切割方式對其美學價值影響最大。就此來看,如跳動般閃爍著的鉆石要比暗淡、死氣沉沉的鉆石具有更大的價值。盡管這一衡量卓越的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任意一顆鉆石的品質,但它只是影響因素之一。
衡量“情感象征”
衡量“情感象征”是一項與眾不同且有難度的任務。大多數鉆石擁有者可能不太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他們所佩戴的象征愛與承諾的鉆石不如另一顆鉆石更“卓越”。對此我們沒有什么可爭辯的。
毛坯鉆石的品質
鉆石礦定義了毛坯鉆石質量。提取后,晶體可分為“工業品質”或“寶石品質”。在該系統中,最不透明且包含有雜質的晶體被用作切割工具,磨料等,而更透明,更清晰的晶體則被提升到“寶石品質”并用于珠寶。
在鉆石礦的體系中,鉆石越稀有,它就越“卓越”。
奢侈品定義
包括知名奢侈品牌在內的許多珠寶商都從礦商那里得到了線索—將這一定義部分擴展到拋光鉆石。在奢侈品體系中,無色鉆石被認為比近乎無色或略微有色的鉆石具有更高的品質,完美無暇的鉆石被認為比那些具有天然特性的鉆石質量更高。然而,這與礦商的衡量標準有明顯不同。
“品質”定義中的矛盾
從字面意義來看,上文中的定義似乎將“品質”等同于“稀有”,但這并不完全正確。在這個行業價值體系中,一顆1.00克拉的無色無瑕疵鉆石被認為比一顆在色澤和凈度上不那么完美的3.00克拉鉆石品質更高,盡管較重的鉆石要稀有得多。但是,這種矛盾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允許具有最高(被認為)奢侈品質的鉆石以任何克拉重量出售。
收藏級別的鉆石
頂級色澤和凈度組合的穩定價值體現了奢侈品體系所信奉的“圣經”。一顆切割精美的鉆石將三種頂級色澤(D、E、F)中的一種與三種頂級凈度(FL/IF、VVS1、VVS2)中的一種結合在一起,被認為是“收藏品質”。事實上,這些鉆石在歷史上一直比較低的色澤和凈度能更好地保值和增值。對于克拉重量很大的可拍賣鉆石來說,情況更是如此。在許多鉆石專業人士、收藏家、愛好者和拍賣行眼中,收藏品質級鉆石具有特殊的地位。
拋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收藏級別鉆石的持久價值強化了奢侈品界對鉆石品質的定義。
你是怎么看的呢?
數十億年前,大自然賦予每顆鉆石以其色澤、凈度和原有的克拉重量。開玩笑地說,如果大自然是一位母親,她會同意她的某些鉆石比其他鉆石更大,還是會平等地愛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