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鏈大致可分為上游多晶硅、硅片,中游電池片、組件,以及下游光伏發電系統三大環節。其中,多晶硅作為光伏產品制造的基礎原材料,是光伏行業重要的環節。
近期,多晶硅材料的漲價備受資本市場關注。一月內漲超30%——短期內巨大的漲幅也迫使下游硅片、組件企業頻頻調價。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光伏產業開始實現由補貼推動向平價推動轉變,多晶硅行業產能集中度進一步增強。全球前十的多晶硅企業中,我國企業有7家。
記者多方采訪發現,從行業整體看,多晶硅價格依然處于理性區間,未來對終端光伏電站成本和競價項目的并網規模影響有限。
多晶硅供需變化引起價格波動
在經歷長達近半年的降價后,隨著需求提升及供應趨緊,作為光伏行業上游重要原料的多晶硅,市場價格開始呈現上揚勢頭。復投料、單晶致密料、菜花料、多晶免洗料等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漲。據生意社監測,8月12日多晶硅太陽能級一級料國內市場報價達58666.67元/噸,與7月10日相比漲幅達30.86%。
數據來源:百川盈孚
百川盈孚硅產業鏈分析師韓心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多晶硅漲價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2020年下半年,光伏行業發展計劃恢復,終端需求較上半年出現明顯上升;二是6~7月份,新疆地區協鑫、大全、東方希望等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計劃外檢修,致使7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下降約15%左右;三是目前新疆多晶硅料市場份額超過60%。六月底出現的新冠疫情對于新疆物流運輸方面造成較大影響,多晶硅料供應能力下降。
根據硅業分會統計,7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約2.82萬噸,環比大幅減少14.4%,短期看新疆疫情及事故影響依然在延續,8月份國內硅料產量可能仍會減少。受到上游供應短缺情況加劇等因素,讓原本產量較少的多晶用料企業“捂盤”惜售。
另一方面,海外廠商的減產情況也影響供需。光大證券相關研報顯示,今年光伏三季度淡季不淡,四季度是光伏傳統旺季,當前下游單晶硅片產能仍在穩步釋放,晶硅用料需求正持續增加,供給受限疊加需求穩步釋放致使近期硅料環節供需偏緊。此外,全球龍頭瓦克、OCI(韓國產能)由于成本較高,均持續減產;國內擴產的硅料產能2022年才能有效釋放,所以2021年硅料價格仍可有效支撐,未來國內成本控制優異的龍頭企業將通過擴產進一步提升其市占率。
財通證券7月末研報顯示,目前國內先進廠商多晶硅現金成本控制在3萬元/噸,生產成本在4萬元/噸,綜合成本在5萬元/噸,價格主要由邊際供給的現金成本決定。當前階段,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下半年需求逐步釋放,且全球單晶占比逐步上升,高品質硅料需求提升,多晶硅有望迎來供需反轉,市場價格迎來拐點。
下游廠商一月漲價三次
從產業鏈角度看,硅料漲價增加硅片的生產成本,并有望傳導到組件端。數據顯示,多晶硅料價格每公斤漲10元,相當于單晶硅片(M6)漲0.18元/片,相當于單晶組件漲0.03元/W。
而從市場情況看,價格傳導作用也十分顯著。8月12日,隆基股份(601012,SH)宣布上調硅片價格0.2元/片~0.22元/片,漲幅約7%。而這已經是其近一個月內第三次漲價。7月31日,隆基股份對單晶硅片價格再次進行調整,以M6尺寸單晶硅片為例,每片價格上調0.3元。而在此前7月24日,隆基股份對M6尺寸單晶硅片價格上調0.11元。
此前,8月10日,通威股份(600438,SH)發布了最新電池產品漲價的公告,G1與M6單晶PERC報價0.97元/瓦,漲幅高達9%;156.75單晶單雙面PERC電池片價格上漲至0.95元/瓦。
此外,保變電氣(600550,SH)在近期在公告中提到,太陽能電池組件上游原材料多晶硅漲價致使太陽能電池組件毛利率不高。
一行業人士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硅片及組件的的漲價也是市場行為,由于原材料的漲勢較大,下游企業無力消化如此大幅度的漲價。
對于今年7月24日、7月31日隆基兩次上調單晶硅片價格,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此前對媒體表示,主要因近期個別多晶硅廠出了偶發事故,短期供給短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會有一些價格上漲。但他同時也提到,這對整個光伏平價上網不會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韓心闊也認為,多晶硅上漲對于產業鏈完整的光伏企業幾乎無影響,但對沒有原料生產的企業有較大影響。據韓心闊判斷,硅料短期的價格暴漲對于終端電池片組件等行業有不小的沖擊,價格傳導過程中,下游項目推進壓力較大。但對于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硅片生產企業的整體業績方面影響不大。
平安證券相關研報顯示,在當前硅料供應緊張的形勢下,頭部硅片企業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相對二線企業更有保障,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增強。
對終端電站成本影響有限
除了對于硅片和組件的價格影響,多晶硅的價格漲勢也或將給光伏電站的建設帶來潛在影響。一位光伏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多晶硅價格上漲對光伏電站的業務影響較大。
韓心闊分析稱,多晶硅的價格上漲,可能對光伏終端電站的建設進度產生一定影響。由于多晶硅價格上漲后會引起硅片、光伏組件的上漲,而漲價之后,各環節根據之前協議重新協調定價,流程方面需要協調時間在溝通流程方面會有一定協調時間,會潛在延長一些光伏電站的建設時間。
雖然可能影響一些項目的建設時間,但硅料漲價對終端成本和競價項目并網規模影響有限。平安證券研報顯示,按照單晶硅片單瓦硅耗約3.3g估算,硅料價格每上漲1萬元/噸,對應終端組件的生產成本增加約0.033元/W。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統計,2020年競價項目加權平均電價為0.372元/千瓦時,意味著如果不能在2020年底前并網,上網電價可能將下降2.7%,且2021年的硅料價格和組件價格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如果單獨看多晶硅料變量,多晶硅料價格上漲不會對下半年國內競價項目規模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從行業總體來看,雖然多晶硅價格近期漲勢明顯,但業內認為依然處于理性區間。有行業專家分析稱,今年年初以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風險加大,大宗物料大幅下跌,光伏產業情緒比較悲觀,大家甚至以生存下來為經營導向,六、七月份產業鏈價格非理性下跌,幾乎透支了全年的價格下跌空間。而在近期,大宗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多晶硅因為事故減產,產業供求關系急劇發生變化,導致產業鏈各環節價格上漲。在消化上述成本上漲因素后,組件價格雖然也在調整,但與2020年年初對比沒有上漲,是符合行業規律的。
韓心闊表示,多晶硅料頭部企業依舊在進行持續的產能擴張。通威股份、特變電工(600089,SH)及東方希望等企業均有在三年內達到產能翻倍的擴張計劃,行業產能集聚度持續增加。此外,國外多晶硅企業競爭力下降,產能縮減,中國多晶硅在全球光伏行業的市場占比增加。近期多晶硅價格持續上漲使在產小規模硅料廠家得以保持持續生產,但多數閑置產能后期復產可能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