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硅片:單晶滲透率加速提升,雙寡頭格局將持續。
硅片是制造太陽能晶硅電池的核心材料,其品質高低直接決定了最終產品的光電轉化效率,而成本高低直接決定了終端客戶的投資收益率。
2015 年以來單晶產品的市場份額正快速提升,2015 年全球單晶市場份額約為18%,2016 年大幅提升至 24%,2017 年則進一步上升為 27%,2018 年全球單晶市場占有率已提升至 46%,預計未來還將進一步增長。
2018 年中國大陸單晶硅片產能為 75.6GW,產量為 49.2GW。從市場份額看,單晶硅片龍頭為隆基股份,國內市場份額為 37%;中環股份市占率為 33.1%,排名第二。
近年來,硅片環節產業整合、龍頭企業擴建產能以保持較高的產能利用率的趨勢非常明顯:中小企業由于產能利用率低、無成本優勢己逐步失去競爭力,紛紛選擇停產或退出硅片業務,強者恒強局面得以進一步加強。2020 年隆基、中環繼續擴大其產能,保持規模、資源優勢,行業雙寡頭競爭格局有望持續。
(表格數據統計于2019年底)
2020年年底,單晶硅片產能保守預估會達到191GW,顯著過剩;單晶硅片普及率達到100%——過去單晶與多晶拼刺刀,而2020年則是單晶與單晶拼刺刀,是一線單晶企業與二線單晶企業的pk;不存在技術跨代的差異,相對成本差異勢必縮小,即便未來很多年以后,硅片領域也難再復現今年這樣令人心潮澎湃的利潤了,只因普及率達到了100%,定價錨成為了單晶自己。
2、多晶硅:寡頭競爭,國產替代提速,通威發力兇猛。
2011 年至 2018 年,德國 Wacker 和保利協鑫子公司江蘇中能先后問鼎多晶硅全球龍頭。2018 年全球多晶硅料產能前十排名中,中國占據 7 個席位,其中保利協鑫全球市場份額第一。2018 年國內多晶硅集中度(CR5)達到 59%,其中通威股份市場份額達到 7%。綜合判斷,行業集中度向龍頭聚攏,通威股份市場份額有必然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韓國OCI、韓華等海外產能的退出、減產必然加速硅料的國產化替代。
2020開年以來,通威在上游的強勢布局頗受關注,其很可能很大程度改變固有競爭格局。在中期發展規劃的公告中,通威明確:高純晶硅業務的累計產能目標分別為2020年8萬噸,2021年11.5至15萬噸,2022年15至22萬噸,2023年22至29萬噸。其中,單晶料占比85%以上,N型料占比40%-80%,生產成本3-4萬元/噸,現金成本2-3萬元/噸,相比目前的產能成本進一步大幅下降。
按其高管的回應:公司未來將打造高純硅料世界龍頭地位,與第二名拉開差距。同時,擬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電池片的世界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