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發布來年車市預測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慣例,也是全行業共同關注的風向標之一。12月12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發布了對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預測:全年銷售2531萬輛,同比下滑2%。
2018年以來,汽車需求出現大幅下滑,呈現出結構性和總量性并存的特征,2019年還剩下半個月,中汽協預測全年汽車銷量將下降8%,銷量下滑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收入,對利潤的拖累更大。從1-10年的汽車工業經濟效益來看,全行業營業收入下降3.16%,利潤總額下降達到了14.29%。
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未來一年的車市走向?許海東認為影響2020車市的有三大關鍵因素。首先是中國GDP仍以高增速增長,但增速放緩。2019年,從季度來看中國GDP增速持續下滑,分別為6.4%、6.2%和6.0%,全年或低于6.3%的預定目標。2020年未見明顯強力經濟增長趨勢,GDP增速或再次下滑。會議現場,多家機構對于明年的GDP增速均給出了6%左右的預測。
其次,經濟下行壓力導致底層消費者就業及收入受損。2018年開始,人均收入及支出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將導致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較低,消費將愈加謹慎。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7%,但中低收入群體(包括中等、中等偏下、低收入三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從2014年的11.8%逐年降低到2018年的4%,這必然會對汽車銷售增速造成影響,而且首先影響的就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中國品牌。
最后是中美經貿摩擦的持續發酵,主要影響的是中國整車及零部件相關的出口及投資,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對新車銷量的直接影響是1-2%。但從廣義上說,按照特朗普“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了中國500萬個就業崗位”的說法,假設1/3的人因此放棄購車,對新車銷售的影響就是一百多萬輛,影響也不容低估。
除此之外,返鄉創業引發收入不穩定、P2P爆雷、去產能、“藍天保衛戰”、棚戶區改造等都將不同程度影響汽車消費。
在大會上,谷歌和IHS也發布了對2020中國車市的預測,谷歌認為整體車市將下降6.6%,IHS樂觀估計乘用車將增長0.59%。那么從中長期來看,中國車市又將走向何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給出了比較樂觀的預測,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處在由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低速增長階段,千人汽車擁有量增速從12%左右向5%左右自然回落。但當前汽車銷量依然處于4%-5%的潛在增長區間,今年的一些因素會逐步弱化,降幅會逐步收窄,到2028年我國汽車總保有量將接近4.1億輛,千人汽車擁有量約288輛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該預測并沒有考慮交通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到2028年,因共享出行減少的新車銷售量約為4000萬輛。即便如此,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我國明年的汽車總保有量有望達到2.7億,屆時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