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鄂城區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走“一主三化”的發展道路,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區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86億元,較上年增20.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5億元,比上年增長78.3%,完成財政收入6.84億元,同比增長35.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億元,同比增長3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0億元,比上年增長31.4%,實現銷售收入70.0億元,增長42.3%。
一、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ㄒ唬嵤┏砷L工程,培育工業“脊梁”。鄂城區采取激勵措施,引導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老板創大業,鼓勵自主籌資,引領投資、合資合作,支持民資民力投入產業集群建設,通過深化改革推動一批,放寬領域催生一批,引領扶持壯大一批。實施技改擴規工程,促進一批小企業成長為規模企業,一批規模企業成長為大中企業,培育一批在全國影響力較大、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巨人”企業。實施“三個三”工程,即每年新增規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5年培育產值過億元企業30家,稅收過千萬企業3家。同時,對全區前30家重點企業在融資、技改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全區新增規模企業 40家,產值過億元企業8家。一批企業迅速快速成長為頂天立地的骨干企業。陳盛礦業有限公司二期3號井和礦石加工廠竣工投產,周邊小礦山小選廠徹底取締,做大做強的第一步目標任務基本實現,2008年該公司完成稅收2979萬元。世紀新峰水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設已基本完工,投產后可年產水泥500萬噸,2008年實現稅收2244萬元。華中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完成技改擴規工作,稅收已達1000萬元。成長工程促進了稅收迅猛增長,2008年全區稅收過 1000萬元企業已達4家,過500萬元的企業10家。前30家骨干企業共計實現稅收2.4億元,占全區財政收入的35.1%。
?。ǘ﹦撔绿厣珒瀯荩瑝汛螽a業集群。鄂城區按照“做強優勢產業,壯大骨干企業,培植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競爭力”的思路,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一是壯大五大支柱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規模企業為龍頭,以提高產業技術層級為重點,促進礦產冶金、建筑建材、金屬制品、機械制造、食品輕工五大特色支柱產業集群發展。圍繞采選加工一條龍的產業模式,全面整合采礦企業,提升礦產品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促進采礦業由小采礦、小選礦向大采礦、大選礦、大球團方向發展。建筑建材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產業層次和水平,大力發展新型、節能、環保墻體材料和優質水泥,重點扶持了世紀新峰水泥有限公司、宏林建材等企業。金屬制品圍繞上規模、上品種、上質量,重點壯大燕磯金剛石刀具產業;機械制造業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科技,全面提升產品質量,重點支持華中重型機械、長江壓力容器、華陽重工、新力板簧等企業全面提高產品質量,搶占更大市場份額。食品輕工業重點建設廣源米業、永宏油廠、嘉禾糧油、金帆鞋業。2008 年,全區鐵原礦產量50萬噸,鐵精粉30萬噸,優質球團18萬噸,雙飛粉120萬噸,水泥300萬噸,金剛石刀具3000萬套(件)。“雷山牌”水泥、 “鄂信”牌金剛石刀具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新力”牌板簧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2008年五大支柱產業累計實現稅收2.98億元,占全區財政收入的43.6%。二是培育六大農業產業化。鄂城區已基本形成名優魚、精細菜、速生林、優菜籽、三元豬、優質果六大農業產業化經營,2008年建成各種特色農業基地15個,產業化基地面積20萬畝,其中,一級優質稻生產基地2萬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萬畝,優質水產基地3萬畝,畜禽小區10個。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18家。三是突破性發展第三產業。依托中心城區、黃石和武漢,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重點抓好中商平價超市、五金商貿城等建設,大力發展大型連鎖超市,專業批發市場,水產品和農副土特產品交易市場。依托沿江深水岸線,圍繞武鋼、鄂鋼、球團廠等大企業以及黃石龐大的運輸市場,大力發展大型運輸業,“碼頭經濟”和倉儲服務。楊葉、燕磯碼頭建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旅游業。2008年全區“農家樂”、“漁家樂”、“林家樂”鄉村旅游,和湘鄂情生態園、銀山生態園、黃龍生態園、麻羊垴旅游等建設取得較大發展?;ê_發區和靠近主城區的鄉鎮的房地產業取得較好經濟效益。2008年,全區第三產業稅收增長15.6%。
(三)推進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一是全力建設三大園區。創造性地推進花湖經濟開發區建設,近幾年鄂城區投入資金4億元硬化三縱三橫路網 12公里、鋪設供排水管道9公里、煤氣管道3公里,安裝路燈220盞,自來水日供水能力3萬噸,電力容量10000千伏安,綠化、寬帶網及生活休閑配套設施齊全。2008年,園區建成面積達5.6平方公里。加快城東港口經濟和杜山工業園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面提升園區功能和承載力。二是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發展,發展園區經濟和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省級開發區和緊鄰黃石市區的有利條件,引導輕工機械、商貿物流項目向花湖開發區集中;搶抓主城區企業 “出城入園”和“退二進三”的發展機遇,引導冶金配套產業、金剛石刀具制造及現代物流業向城東港口經濟區集中。搶抓建設鄂州經濟開發區的機遇,引導鋼鐵深加工和現代制造業向杜山工業園集中。至2008年,全區園區先后共引進企業400家,總投資40億元,其中億元企業8個,2008年三大開發區共實現稅收 1.1億元,其中花湖開發區實現稅收3000萬元,同比凈增1900萬元。開發區成為鄂城區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級。
?。ㄋ模娏φ猩桃Y,增強發展后發力。堅持不懈地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抓發展、抓經濟的“一號工程”,不斷創新招商機制和招商辦法。一是完善機制招商。充分利用區內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創業成本優勢及存量資源優勢,完善招商機制,積極開展產業招商、園區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積極參加和組織中小企業博覽會,產學研項目洽談會,重獎招商引資有功之臣。二是瞄準重點地區招商。緊盯長三角、珠三角、渤海地區三大資本和投資者集中的區域,派人駐點招商,叩門招商。同時,發揮毗鄰黃石、武漢的區位優勢,多渠道掌握投資信息,主動承接產業轉移。三是實施“回歸工程”招商。通過加強與在外創業成功人士的聯系,利用春節、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開展聯誼懇談會等方式,加深感情,激發他們回鄉投資創業的熱情,引導能人回鄉、老板回歸、資金回流、企業回遷。2008年全區引進 “回歸”項目15個,總投資額達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300多個。四是編制項目庫招商。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信息建設,精心編制全區招商引資項目庫,對招商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廣泛搜集長三角、珠三角、環勃海灣地區及各種大型招商活動招商信息,編制項目庫,實行招商信息全區共享。2008年全區共引進項目 103個(其中新開工59個),實際到位資金22.8億元,比上年增長60%,江燕船廠擴建、華新水泥包裝、新華鋼模具、凌峰水泥、恒穎超科技工業園、浩然化工等10個投資過億元工業項目新開工建設,新建成投產項目55個,其中投資過億元項目10個,為區域經濟發展增強了后發力。
?。ㄎ澹娀瘏f調發展,創新環境優勢。以統籌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創新環境優勢。一是狠抓節能減排。堅決依法治理“五小”企業,取締小選礦廠。取締小水泥廠8家,關停92家小選廠,摧毀小瓦窯6家,關閉小造紙廠2家,治理特鐵煙塵15 家,關停取締小煉鐵廠26家。二是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的總體要求,整體推進“清潔鄉村,美化家園”活動,以治“五亂”,剎“三風”,推進“四進家”為重點,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投入資金2.5億元,完成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5個,新建、硬化村組公路 65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延伸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網364公里,受益人口14.4萬,新建沼氣池1100口,改造塘堰230口,改造重點排澇、抗旱泵站18處,極大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2008年全區投入3659.5萬元,進行特色鄉鎮創點,汀祖、燕磯、碧石、長港納入鄂州市十個特色中心鎮建設范圍,其中燕鎮被確定為全省百鎮千村工程重點鎮,并三次被聯湖北省小城鎮建設規劃管理“楚天杯”。三是強力優化投資環境。堅持用硬措施整治軟環境,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領導質點制度,進一步認真落實企行政執法告知制度、規模企業“一卡式”收費制度、項目服務代理制度、違規執法行業責任追究制度。扎實開展“平安鄂城”創建活動,開展企業周邊環境專項治理,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繼續實行民警駐勤制度,著力構建最佳的投資和創業環境。
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按照“先人一步,爭創一流”的要求,搶抓武漢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機遇,突出五個重點,加快“兩型”社會建設步伐,全力建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先行區,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ㄒ唬┮援a業調整為重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是要改造升級傳統工業。按照培優扶強的原則,采用新工藝,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推動礦產冶金、建筑建材、金屬制品、機械制造、食品輕工五大支柱產業擴大規模、提檔升級,力爭每個支柱產業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重點將礦產冶金、建筑建材培植成為過50億元的產業。力爭通過1-2年努力,全區爭取培植稅收過6000萬元企業1家,稅收過3000萬元企業3家,稅收過1000萬元企業10家。二是要突破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引進、發展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產業。支持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依托武漢高校院所引進科技項目和人才,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爭創名牌,指導和支持企業開發專利技術,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提升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三是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充分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生態旅游、休閑娛樂業,在沿江鄉鎮大力發展“碼頭經濟”和倉儲服務,在花湖開發區加快發展大型商貿物流項目,力爭引進建設2-3家四星級以上酒店項目。
?。ǘ┮怨澞軠p排為重點,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障。一是要抓好重點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支持和督促冶金、建材等行業以及煤、電用能大戶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落實節能降耗任務,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組織實施一批節能減排、資源再利用示范工程。二是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切實保護耕地資源。嚴格把好新上項目投資強度關,狠抓項目開工率、建成率、資金到位率,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加大閑置土地清理力度,有效盤活土地存量。三是加強環境保護。堅決依法關閉小選廠、小冶煉、小水泥、小磚瓦、小造紙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企業。加強花馬湖等水資源保護和污染源的綜合治理。嚴格執行排放總量控制、排污許可、限期治理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完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與環境監察體系。樹立“招商選資”意識,堅決不上環保不達標項目。
?。ㄈ┮詧@區和集鎮建設為重點,推進城鎮化進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規劃,抓緊編制花湖工貿新城新城控制性詳規和水系治理規劃。高起點編制完成汀祖、碧石、燕磯、長港4個特色鎮和其他建制鎮的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等,以規劃為龍頭,確立發展方向。二是要提高建設水平。加大花湖工貿新城建設的投入力度,未來四年,每年新城建設投入資金不少于2個億,拓展新區,完善功能;堅定不移地將招商引資作為新城產業發展的生命線,主動承接沿海、武漢和黃石的產業轉移,有選擇地發展機械加工、生產物流、商貿服務、商住旅游等產業,努力把花湖工貿新城建成我市東部開放開發的龍頭。同時加快以4個特色鎮為重點的建制鎮的發展,每個鄉鎮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投入城鎮建設;著力彰顯特色鎮的產業特色,盡快形成“一鄉一業、一鎮一品 ”的產業格局。三是要加強城鎮管理。按照城市管理的構架,不斷推進花湖工貿新城和以4個特色鎮為重點的建制鎮的規劃管理、市場管理、社會管理、保潔管理、項目管理等體制創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ㄋ模┮曰A設施建設為重點,推進城鄉公共資源一體化。一是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加大鄉村公路建設投入,力爭用2年時間實現灣灣通水泥公路,完成碧黃線、司燕線改造和燕沙路等道路建設。二是全面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今年全部解決農村飲水不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全面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三是繼續深入開展“清潔鄉村、美化家園”活動。以“三清四改四化”(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廁、改房;綠化、凈化、硬化、美化)為重點,推進沼氣池建設、塘堰改造、“四旁”植樹工程。區財政繼續安排專項獎勵資金扶持新農村試點村建設,以點帶面、示范引導,促進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觀。
(五)以完善社會保障為重點,促進社會和諧。以實現“四個共享”(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享有義務教育、人人享有就業)為目標,認真落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全面提升農村社會保障事業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一是加快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城鎮低保、農村低保覆蓋面;進一步做好五保戶供養、扶貧濟困工作。二是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讓廣大參合農民得到更大實惠。三是進一步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課本費。四是積極探索性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途徑,盡快將這一部分農村弱勢群體納入社會保障范圍。五是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大力發展就業容易大的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繼續通過“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巾幗科技致富”工程等等載體,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全面實現農民增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