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報道,7月22日,中國首家科技企業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在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北京決定為本國信息技術企業設立融資平臺。新平臺料將降低美國給中國企業設限所帶來的風險。同時,對數字經濟的更多投資可以為增長放緩的中國經濟提供動力。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7月22日報道,2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始交易。這個交易平臺與美國的納斯達克類似,旨在為中國信息技術企業吸引投資。
25家企業在首日掛牌,總市值超過70億美元。科創板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股價平均漲幅為140%,個別企業甚至高達200%和400%。
中國于2018年11月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采訪的專家指出,北京為科技企業設立交易平臺的決定是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作出的。現在,中國信息技術企業的發展和融資將不再受制于美國的外部限制。
俄羅斯烏尼維爾公司首席戰略師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夫說:“在貿易保護主義、技術和市場爭奪戰的背景下,建立包括交易所在內的自有基礎設施是化解監管、經濟和政治風險的手段之一。”
俄羅斯特理匯公司首席分析師彼得·普什卡廖夫說:“現在,在中國交易的股票將不再與美國金融當局可能一時興起而施加的重重限制有任何關系。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交易和經紀服務的大部分收入將被中國公司獲得,而不是像在美國上市時那樣進了美國公司的腰包。”
此前,許多中國信息技術企業選擇在美國上市,比如登陸紐交所的阿里巴巴和登陸納斯達克的百度。
俄羅斯BKS資本公司資深分析師謝爾蓋·蘇韋羅夫指出,由于中美發生貿易和技術沖突,中國企業對美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有所降低。這樣一來,與遠赴海外相比,中國信息技術企業和初創公司現在在國內上市更為有利。
他說:“貿易戰使美國投資基金對中國信息技術企業的興趣降低,更何況兩國還可能展開全球技術領導地位之爭。在中國科技企業有潛在上市募資需求的背景下,設立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想法可謂正當其時。”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資料顯示,共有140多家中國科技企業提交了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截至7月初已有30多家獲批,但第一階段只有25家掛牌。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采訪的專家認為,科創板上市企業在政府支持下的進一步增加有利于顯著提高對技術行業的投資,推動增長放緩的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