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是司法案件的“最后一公里”,“執行難”直接影響社會公平正義。今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決戰之年,各級法院不斷提高查人找物能力,完善失信被執行人懲戒制度,讓失信者無處遁形、步步難行。
信用懲戒讓老賴“寸步難行”
“法官,我受不了了,我現在就還錢,你們趕快幫我把那彩鈴取消吧!”近日,一名男子急匆匆找到安徽省天長市人民法院履行了兩個案件的還款義務,并接受4000元罰款。
原來,天長市人民法院與通信公司合作,為34名“老賴”設置專屬彩鈴,劉某榜上有名。劉某本以為長期在外,法院對他無計可施,沒想到信用懲戒措施讓他顏面盡掃,于是趕緊還掉了欠款。
“‘執行難’的一大難,就是當事人規避執行。”最高法執行局局長孟祥表示,為破解這一難題,人民法院建立起“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聯合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納入名單的被執行人實施聯合信用懲戒,不斷壓縮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迫使其主動履行義務。
——2013年,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
——2014年,實現對失信被執行人乘坐飛機、高鐵的自動比對、自動攔截。
——2016年以來,懲戒措施擴大到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公職、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出行、購房、旅游、投資、招投標等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數據顯示,從2013年10月至今年6月30日,全國法院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23萬例。共限制1222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458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限制失信被執行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8萬人。
同時,全國法院2016年以來共判處拒執罪7590人。全國累計拘留失信被執行人27.9萬余人次,限制出境2.8萬余人次,形成打擊逃避、規避執行行為的強大聲勢。
重拳之下,全國已有280萬失信被執行人迫于信用懲戒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隨著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率提高,失信名單已呈下降趨勢。
對“老賴”財產“一網查盡”
執行法官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就可以通過最高法“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將被執行人存款、證券、股權等財產信息一覽無余。輕點鼠標,便可凍結“老賴”遠在千里之外的銀行賬戶……
要震懾“老賴”,提高法院查人找物能力是關鍵。據孟祥介紹,從2014年起,最高法建成網絡執行查控系統,通過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手段查控被執行人及其財產。查控范圍達到3800多家銀行,與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民政部等部門聯網,可以查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通過高度信息化的查控系統,人民法院逐步實現對“老賴”各類財產的“一網查盡”。
數據顯示,全國法院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5172.45萬余件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共凍結資金2699.75億元,查詢到車輛4031.86萬輛、證券853.62億股、漁船和船舶84.06萬艘、互聯網銀行存款80.59億元。
“基本解決執行難”決戰之年,人民法院網絡查控能力正在繼續“升級”——
保險理財產品查控功能即將上線,可以查詢保險產品名稱、保單號、累計交納保費等。
婚姻登記信息、低保信息、社會組織登記信息查詢功能預計今年下半年上線。
與公安部合作查找被執行人下落,建立車輛查封扣押合作機制等正在穩步推進。
……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在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孟祥說。
讓誠實守信深入人心
7月10日,全國法院第十期“決勝執行難”全媒體直播“抓老賴”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從上午到深夜,28件案件在網友們的見證下執行完畢,“圍觀”網友達到4000多萬人次。
“就該讓欠錢不還的人不再囂張!”“攻堅克難,法治清明!”直播網頁上,網友留言點贊。
通過全媒體直播的形式將司法案件執行、抓“老賴”等展現給社會公眾,是人民法院破解“執行難”的創新之舉,更有助于完善社會誠信體系,讓誠實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們所采取的打擊拒執行為、構建信用懲戒機制等一系列行動,是對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補充。”孟祥表示,人民法院對于失信行為進行事后懲罰的司法信用體系,不論是對于已經失信,或是處于失信邊緣的人,都能敲響司法制裁的警鐘。
專家表示,隨著司法信用懲戒體系的建立,社會公眾也可以通過人民法院公開的失信信息,規避潛在的商業風險,更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完善和健全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有很多路要走。在基本解決執行難專項行動中構建起的信用懲戒體系,只是我們一個新的起點。”孟祥說,“我們將不斷完善現有的體制和機制,
為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保駕護航。”
相關閱讀:“老賴名單”顯效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步伐加快
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6月份以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兩批共77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7月1日,修訂后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施行,成為中國證監會制定的首部資本市場誠信規章。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作為企業中的佼佼者,應該作為合規履約的典范。抓上市公司誠信建設就是抓住了關鍵少數,對整個社會信用建設意義非常重大。但上市公司誠信建設方面也存在履約不足和信息采集難等難點,為此應該建立資本市場誠信第三方評價機構。
“老賴名單”顯效
“這個案子拖了三年,從基層法院打到中級法院,再到省高院直到最高人民法院,反復十次判決都認定對方敗訴。可是對方卻拒不執行,連法院的判決寄給他們,他們都不收。”近日,深陷與某上市公司子公司租賃糾紛的宜昌某商場老板蔡輝,向記者大倒苦水。
不過,6月中旬,該上市公司子公司現身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俗稱“老賴名單”,這讓蔡輝看到了糾紛解決的曙光。
6月1日,證監會將第一批31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在“信用中國”網站上公示后,7月2日,證監會發布第二批46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包括逾期不履行證券期貨行政罰沒款繳納義務和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逾期不履行公開承諾兩類主體。上述被公示人將在一年內限制乘坐火車高級別席位和民用航空器。
這是繼“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失信“黑名單”制度之后,資本市場誠信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此舉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新懲戒新舉措,有利于夯實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誠信基礎。今后,證監會將例行按月公布名單,持續依法懲戒資本市場的老賴行為。
兩批“老賴”名單中有許多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名字,包括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湘鄂情創始人孟凱,發布1001項奇葩議案的鮮言、股市黑嘴廖英強、前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等,“老賴”們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已經摘牌的昆明機床,正在退市的金亞科技等。
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波對記者表示,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上市公司的信用影響較大,公司年檢、融資信貸等方面均可能受影響。
“老賴”名單公布后,懲戒效果初步顯現。證監會表示,在首批“老賴”名單公布后,6月下旬,當事人楊某某主動聯系派出機構,繳納拖欠一年多的罰款。證監會依規將其從名單中移除。邢某、錢某某、楊某某等人主動繳納全部罰款,證監會依規不再將其列入擬公布名單。而第二批老賴名單亮相才3天,易事特7月5日公告稱,公司實控人何思模已按照決定書向證監會足額繳納罰沒款1.28億元。
信披違法失信占比高
查看證監會兩批老賴名單,不少金融機構高管當時處罰書罰沒金額才1萬、3萬,卻因逾期不繳納罰款“上榜”。有投資者提出疑問,“為什么他們寧愿上老賴名單,連幾萬元罰金都不愿意交?”
“這么小的金額肯定不是能力問題,就是一個意識問題。過去失信成本低,所以很多人不是很在意,起不到懲戒作用。而單靠證監會一個部門,對失信人懲戒也沒有很多手段。”韓家平向記者表示,“而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加大了失信成本。失信人被列入黑名單后,并沒有增加對他罰款的金額,但是對他出行造成不便,并且通過公示報道對他形成無形的壓力。通過聯合懲戒的方式,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韓家平介紹,上市公司的失信行為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違法違規,即違反一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另一個是不履行合約,合規性存在問題。尤其是違法失信,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失信行為。
近日,證監會公布了2017年資本市場誠信狀況。從違法失信行為情況看,信息披露違法失信行為占比47.4%,內控管理違法失信行為占比21.5%。
從違法失信主體情況看,2017年度存在違法失信記錄的機構共1072家。其中,以上市公司相關主體、私募基金管理人相關主體和非上市公眾公司相關主體為主,約占全部違法違規主體的60.2%;2017年度存在違法失信記錄的個人共1716人。其中,以上市公司董監高等相關人員為主,占比54.0%。
市場人士表示,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長期占用資金、違規擔保,卻用巧妙的“財務戲法”粉飾業績;有的金融機構出爾反爾,在履行分紅、資產重組、業績披露、減持承諾等方面視法律法規為兒戲,屢次欺騙監管部門和投資者。這些長期以來為投資者深惡痛絕的行為,將面臨“寸步難行”的處罰。
持續推進誠信建設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已簽署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36個,制定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初步建立起“發起—響應—反饋”機制。
韓家平認為,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本身就應該接受公眾監督。而且上市公司作為企業中的佼佼者,應該作為合規履約的典范。抓上市公司誠信建設就是抓住了關鍵少數,對整個社會信用建設意義非常重大。
不過,他表示,目前上市公司誠信建設方面存在兩個難點,一是企業自身的履約意識還不夠強,二是對于失信信息的采集和披露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為此,韓家平建議,一方面,通過聯合懲戒等制度措施,加大上市公司的失信成本,提高其誠信意識;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應該建立一套誠信的管理體系;最后,應建立證券市場誠信評級體系,為了有效監督各個機構的誠信行為,應成立第三方評價機構。
某航空公司高管向記者介紹,民航局發布了相應的黑名單管理制度以后,公司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誠信管理體系。對公司本身、員工、甚至客戶、供應商進行管理,對可能發生的失信風險提前預警。“因為列入失信黑名單后,要保留一定時間,對企業的聲譽、品牌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他說。
證監會等監管部門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步伐正在加快。除了公布“老賴”名單外,修訂后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7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將誠信信息使用機制融入分類監管、行政許可、日常監管等行為中,以實現正向激勵。此外,要求建立主要市場主體誠信積分管理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實施誠信分類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