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南安市水頭鎮鵬翔實業辦公大樓召開的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2018年會長辦公(擴大)會議上,面對越發嚴格的環保要求和實施舉措,福建省石材行業該如何抱團應對的議題再次擺在福建省石材人的眼前。在各級政府先后拿出對環保整治攻堅克難的魄力和決心時,石材行業該如何發出自己最為真實的聲音和有所擔當的態度?
惠安縣5月31日前關閉473家石企
在“惠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惠安縣首批關閉取締類石雕企業關閉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2018年4月1日至4月30日為企業自行拆除階段,5月1日至5月14日為組織驗收階段,5月15日至5月31日為強制關閉階段。同時也出臺了石企關閉退出的補助方案,前提是于2018年4月1日前與屬地鎮政府簽訂《惠安縣石雕企業關閉退出及補助協議書》后,立即停止一切石雕加工作業并自行主動除拆除和搬遷,逾期視為主動放棄該項目補助資金。
露天采石礦山許可到期一律實施關閉
日前,在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網站上有關“廈門有序推進綠色采礦”信息中提到,福建省廈門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廈門市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制度實施意見》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規劃、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到2020年全面建成綠色礦山。其中在強化地質環境源頭管控中,廈門全市露天采石礦山的采礦許可到期后,一律實施關閉。嚴控新設礦山,落實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分區布局,源頭上減少或避免采礦對地質環境的破壞。
莆田新設礦山須全部建成綠色礦山
在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的信息公開中,福建省莆田市今年明確新設立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建設;現有生產礦山,分類引導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逐步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格局。莆田市規定,2019年年底前在建生產礦山到期不能延續開采的,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可以延續開采的,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建設。到2020年,全市60%以上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并建成一個綠色礦山示范企業。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在生態文明建設號角吹響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石材企業的合法權益,已是福建省石材行業不可回避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石材企業面對接連而來的環保整改舉措之際,相關石材環保設備生產廠家趁機拱抬價格,無形中為中小型石材企業的環保設備升級設置了門檻,這種現象也急需福建省各商協會進行協調,以促進石材產業的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如何糾正“礦產資源開發就是破壞生態環境”的片面認識和系統性正面宣傳石材行業,改變人們對石材行業一貫的理念和認識,也是福建省石材行業在持續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畢竟,礦山的開發利用和石材企業的生產供給事關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相關部門不能一味的關閉礦山或關停企業,礦山開發、石企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非只能是對立的關系,“建設綠色礦山”不正是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的共贏之路嗎?
福建石材行業是時候一起抱團站出來,福建石材人也不應再作為被關閉礦山或關閉企業的旁觀者了,而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為福建石材行業力爭寬松的發展環境,積極與各級政府溝通配合,杜絕“一刀切”、“全面關閉”、“整體退出”的不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