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連續第二年虧損,但相對2016年,成本和盈利情況皆有所好轉。
2月6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發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2017年回顧及2018年展望報告》。報告內容顯示,受石油開采業效益不足拖累,2017年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虧損面為30%,同比縮小9.2個百分點。其中,石油開采業虧損面達58%,近六成石油開采企業總共凈虧損11.5億元。
2017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每100元主營收入成本78.18元,同比減少10.18元;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3.58%,上年主營收入利潤率為-7.04%。
作為石化行業三大業務板塊之一,截至2017年末,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規模以上企業293家,累計主營收入9201.5億元,同比增長17.6%;凈利潤為329.8億元,扭虧為盈,上年同期為凈虧損550.8億元。
該行業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48.9億元,同比增長13.9%。截至2017年末,資產總計2.18萬億元,同比降低3.9%;資產負債率為46.95%。
此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2017年出廠價格指數同比漲幅為2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漲幅9.4%,價格總水平終止了連續五年的下降局面。這也促進了石化業績的回暖。
報告預計,今年國際油價總體將保持上漲勢頭,但漲勢較2017年明顯減弱,國際原油年均價格上升至55-60美元/桶之間,漲幅約在8%。其中預計WTI原油年均價格約為5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年均價在60美元/桶,大慶原油均價約為53美元/桶。
基于這樣的漲勢,石化聯合會預測,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0%。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收入10萬億,同比增長約10%。
報告預計,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接近9000億元,同比增長約5%;化學工業利潤總額63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
相對于石油開采業,石化行業第二大業務板塊——石油加工業情況要好很多。但資產負債率相對更高。
截至2017年末,石油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366家,累計主營收入3.42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利潤總額1911.5億元,增幅14.4%。
2017年,該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28.2億元,同比增長5.6%;資產總計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資產負債率為57.35%。
增長幅度最高的業務板塊為化學工業,同比增幅達到四成,但其資產投資有所下滑。
截至2017年末,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6202家,累計營收9.1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利潤總額6050.7億元,同比增長40.2%。
化學工業2017年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5萬億元,下降5.2%;資產總計8.39萬億元,增加6.6%;資產負債率為54.7%。
化學工業的增長受進出口影響較大。2017年,國內進出口貿易總額3289.4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出口總額1552億美元,增幅為9.8%;逆差185.5億美元,同比擴大79.3%。
報告顯示,石化行業的投資動力不足問題在日益凸顯。2017年,由于化學行業增速難以為繼,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出現有史以來連續第三年下降。其中,化學工業連續兩年下降,2017年下降5.2%,同比增長2.5個百分點。
報告監測數據還顯示,2017年,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存貨資金上升12.3%,其中化學工業升幅達12.7%,均創五年來最大增幅。
“在需求趨緩背景下,庫存快速上升,預示市場風險可能增加,應引起警惕。”石化聯合會在報告中表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307家,累計主營業務收入13.78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利潤總額8462.0億元,同比增長51.9%,分別占全國規模工業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1.8%和11.3%。(本文來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