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改十多年,這次狼是真的來了。”在創造最佳業績的年份,這是最令人不安的呼聲。“過剩”成為“狼真來了”的主要...
“電改十多年,這次狼是真的來了。”在創造最佳業績的年份,這是最令人不安的呼聲。“過剩”成為“狼真來了”的主要原因。華電集團董事長在其2015年工作會上著重提到電力現在是過剩經濟。
其描述是,過去電力是短缺經濟,上項目、擴規模是關鍵,對發展的布局、領域、邊界條件不是十分關注。現在是過剩經濟,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是最直接的體現,電力和煤炭的供需日趨平穩,國內電力增長空間已經有限,清潔能源發展的浪潮十分迅猛,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也大大超出預期。
裝機排名第二的發電企業國電集團也判斷,電力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全國電力裝機已經相對過剩。其董事長喬保平說,國有企業正在經歷五個趨勢性轉變:增長速度由快向穩轉變,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產業結構布局由大而全向專而精轉變,增長動力由要素推動向改革和創新驅動轉變,市場空間由國內為主向內外兼修轉變。這是企業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適應新常態和未來競爭的必然要求。
另一家發電集團中電投判斷,2015年的用電量增長繼續放緩。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也必將使電量增長進入較低水平的新常態。同時全國電力裝機仍在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長,而發電利用小時數普遍下降,電力過剩凸顯,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
產能過剩,加之增速放緩,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提出“能源電力市場進入新常態”的概念。電力市場新常態的特征主要是電力需求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需轉型升級。
因為擁有較大的煤炭和電解鋁產業,電力市場的新常態對中電投集團的考驗可能更多。在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下,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內難以走出低谷,預計煤、鋁兩大板塊市場低迷的狀況還將延續,中電投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中電投集團對電力市場新常態也做了深入的剖析,一位副總經理在總結發言時則提出了“三期疊加”,即電力增長速度放緩期、產業結構升級攻堅期、煤鋁價(12980, -60.00, -0.46%)格周期性低谷期。除了三期以外,可能還存在過剩產業消化期。
電力富余時期是推進改革的最佳窗口期。真正市場競爭的來臨,則是發電企業要面對的第二只“狼”。
就近期來說,在目前相對寬松的電力供需形勢下,市場交易電量的增加將導致電量計劃的縮減,進而影響電價和機組利用率,市場化將讓問題更加突出。
過去,電力的計劃色彩很濃,主要靠爭取電量計劃來增發增收,市場交易電量占比很小。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市場電量占比將越來越高,競爭只會更加激烈,電量主體將由計劃電量向市場電量轉變。電量爭取將由原來的找政府向找市場、找用戶轉變,市場競爭的要素將由電量計劃競爭向成本、環保和安全等要素的綜合競爭轉變。對于在計劃體制生存太久的發電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課題。
就長期來說,未來充滿更多不確定性。電力改革對發電集團的影響尤為重大而深遠,發電企業將被推到市場的最前沿,特別是火電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國電集團判斷,電力體制改革將推動發電企業完全走向市場。改革總的思路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電量計劃將會放開,火電企業將進入直接交易市場,企業必須要面向市場找電量,必將引發電價“血拼”。電價定價權也要下放,輸配電價地方來定,上網電價市場來定,地方政府必然把電力作為經濟杠桿,通過降低電價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盡管狼來了,但是這兩年依然是電力行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機遇期。現在的最大懸念是,誰能活下去,并抓住了這一輪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