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季度,稀缺資源股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場,誕生了超級鈷爺——寒銳鈷業(300618);超級稀土——盛和資源(600392);超級鋰電——贛鋒鋰業(002460),超級煤炭電解鋁等牛股更不用說。而晶質石墨(天然石墨)同樣也是國家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的24種礦產之一,其概念股卻表現平平,這又是為何?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天然石墨資源豐富,新礦不斷被發現
世界天然石墨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2016)統計,2015 年,全球探明的天然石墨儲量約為 2.3 億噸,比 2014 年增長109%,全球儲量的 98%集中分布在土耳其、巴西、中國、印度 4 個國家,儲量分別為 9000萬噸、7200 萬噸、5500 萬噸、800 萬噸。
中國國土資源部在最近召開的“全國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2016年我國在內蒙古探明兩個天然石墨大礦區,全國晶質石墨查明資源儲量比上年增長15.4%。隨著勘探技術不斷提升,以及石墨烯帶動的石墨勘探熱情高漲,近年來全球探明石墨儲量有明顯的增加,以當前全球消費量夠人類使用很久。
二.天然石墨產能充足,但需求端比較平穩
我國一直是天然石墨生產大國,生產企業眾多。雖然在2012年底,國家為保護石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引導石墨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發布了《石墨行業準入條件》。但是截至目前僅工信部公布的3批《符合石墨行業準入條件生產線名單》,涉及企業產能就有110多萬噸。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全球2015年需求也才不到120萬噸。因此中國的產能不僅可以滿足中國,甚至可以滿足全世界。
而從消費需求端來看,天然石墨最大的下游需求端鋼鐵鑄造業(2014年占比42%),我國一直在實施減產,對天然石墨需求必定降低。作為主要新增需求的鋰電池負極,雖然近年及未來發展比較火熱,但其消費量比重不及鋼鐵鑄造。因此總體來看天然石墨下游總體需求比較平穩。
三.石墨可以人工制造,稀缺感降低
天然石墨雖然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但它和稀土不同,即使天然石墨資源耗盡,也可以通過人工制造出來。而且,現在人造石墨的用途已經非常廣泛,甚至在某些領域兩者已經形成一定競爭。以鋰電負極為例,天然石墨負極應用最廣,占到55%,但是人造石墨的比例也占到35%。因此天然石墨具有可替代性,使其稀缺感降低。
從以上三點看出,天然石墨稀缺性不強,資源供應充足,因此缺乏炒作亮點。然而天然石墨作為國家戰略性礦產,雖然稀缺性不強,但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實施以購代采來保護本國天然石墨資源。我國也應該注意保護本國資源,做到合理開發利用。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