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喜憂參半:在經歷年初的下跌之后,用電量已經連續6個月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也在回升。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低迷,外資和東北地...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喜憂參半:在經歷年初的下跌之后,用電量已經連續6個月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也在回升。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低迷,外資和東北地區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正處在劇烈的下滑之中。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的“國進民退”已經明顯反映在統計數據。
國進民退:民間投資增速急速下滑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為53.85萬億,同比增長8.3%。這一數字與今年年初10%以上的增速相比,滑落明顯。
比整體增速下滑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的“國進民退”。今年前11個月,國有控股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2%,民間投資僅增長了3.1%,遠低于去年同期約10%的增速。下圖是面包財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繪制的固定資產投資月度累計增速圖:

但從2015年初開始,民間投資增速開始下滑并持續低于整體增幅,到了今年初更是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今年7月份時累計增速僅為2.11%,創下新低。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乏力之時,國有控股的固定資產投資卻仍然保持超過20%的高增長。此消彼長,過去十多年民間投資占比上升的態勢戛然而止,國有投資占比重新上漲。截止今年11月份,國有控股的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社會投資占比為38.50%,比2014年底增加了個2.4百分點。
重災區:東北民間投資暴跌 外資急速剎車
東北的情況依然不樂觀,民間投資繼續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東北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僅為20193億元,同比暴跌26%,跌幅超過四分之一。這一數字雖然低于今年前半年30%的跌幅,但如果考慮到去年下半年較低的基數,這一降幅仍高的驚人。下圖為面包財經根據國家統計局繪制的東北地區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另一個需要格外關注的是,外資對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下滑趨勢依然在延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11個月,在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中,利用外資為2078億元,同比暴跌20.4%。
實際上,自2013年以來,外資在固定資產中的投資就已持續減少。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外資投資額為3929億,兩年時間,減少了1851億元,幾乎腰斬。
民退真相?鋼鐵大省去產能97%是民企
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不只是市場在起作用;或許還有去產能背景下一些地方行政干預的因素。
以鋼鐵行業為例。按照整體要求,今年要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但很多地方被去產能的主力是民營企業。
原冶金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原名譽主席趙喜子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鋼鐵產業鏈發展高峰論壇上稱:“河北承擔了全國鋼鐵去產能任務的三分之一,但在今年1600萬噸去產能的指標中,河北省有97%的去產能任務是由民企完成”。并稱,“現在去產能都是根據國家的指標,分配到各市縣,縣市領導再拿企業去砍,一個企業就兩個高爐,砍掉一個,幾十道工序就沒了,企業也就死了”
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很可能在去產能中被“錯殺”。中國聯合鋼鐵網首席分析師胡艷平描述了這樣一個調研案例:河北一家產能在80萬—100萬噸的鋼鐵企業,其產品主要是電力用的優質角鋼,當年南方80%的角鋼都由這家企業供應,且一直處于較好的盈利中,但即便這樣優質的產能也在今年的去產能過程中被砍掉。
此前,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夏農表示:2016年是鋼鐵去產能元年,2017年將是鋼鐵去產能的攻堅之年。這或許也預示著,民企尤其是過剩產能的民企,明年的日子可能會更加的艱難。
2016已經接近尾聲,11月份的累計數據基本上預示了全年的整體情況。2017年,民間投資是否能夠回暖?外資是否依然卻步?東北是否能夠觸底反彈?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