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和愛媛大學的研究者近日通過超導金剛石微制造技術研發出一款新型金剛石壓腔(DAC);該超導金剛石可以像金屬一樣導電并起到電極的作用。來自NIMS的Y...
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和愛媛大學的研究者近日通過超導金剛石微制造技術研發出一款新型金剛石壓腔(DAC);該超導金剛石可以像金屬一樣導電并起到電極的作用。來自NIMS的Yoshihiko Takano領導的納米前沿超導材料團隊和愛媛大學的Tetsuo Irifune領導的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GRC)聯合研發了這項新技術,通過微制造技術得到的超導金剛石不僅可以像金屬一樣導電,還能在最堅硬不易破碎的納米多晶金剛石材料(高次元物質化金剛石;Hime金剛石)上起到電極的作用。過去的傳統工藝需要技術人員能夠熟練地將四個電極接到只有幾微米的試樣上,而這種新型制備工藝則可以直接取而代之,從而使得超高壓下電阻測量的難度大大降低。此外,由于金剛石電極可以反復使用,設備的工作、經濟效率方面的物理性能測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

由于研究試樣的尺寸僅100微米大小,這樣的設備在操作的時候難度就非常大。為產生百萬個大氣壓,試樣尺寸則需更小,而手動添加電極到試樣的技術難度則更具挑戰性。
鑒于此,研究團隊利用電子束蝕刻技術在壓砧頂部微制造出一種超導金剛石電極。由于片狀金剛石更方便蝕刻法制備電極,所以研究人員便利用一個片狀金剛石和一個帶有刮匙的金剛石制造出了金剛石壓腔,形狀如圖1左圖所示。
結合世上最為堅硬的金剛石電極和金剛石壓砧,日本的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了新型金剛石壓腔。但由于實驗條件和技術先進性之要求及限制,超高壓條件下金剛石材料的研發仍在初步探索之中。 (編譯:中國超硬材料網,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