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戰略部署,《土十條》的編制具有哪些特點,其出臺將...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戰略部署,《土十條》的編制具有哪些特點,其出臺將從哪些方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土壤治理和修復產業將迎來哪些機遇……就相關熱點話題,記者采訪了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閉環管理 不留死角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土十條》的編制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為此,有關部門重點在開展調查、摸清底數,推進立法、完善標準,明確責任、強化監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同時,提出要堅決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
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有限目標。國內外實踐表明,解決好土壤污染問題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針對當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土壤環境問題,立足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土十條》以農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為重點,明確監管的重點污染物、行業和區域,嚴格控制新增污染,對重度污染耕地提出更嚴格管控措施,明確不能種植食用農產品,其他農作物不是絕對不能種;對于污染地塊,區分不同用途,不簡單禁用,根據污染程度,建立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
三是堅持分類管控、綜合施策。為提高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污染程度將農用地分為三個類別,分別實施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等措施;對建設用地,按不同用途明確管理措施,嚴格用地準入;對未利用地也提出了針對性管控要求,實現所有土地類別全覆蓋。在具體措施上,對未污染的、已經污染的土壤,分別提出保護、管控及修復的針對性措施,既嚴控增量,也管好存量,實現閉環管理,不留死角。
摸清底數 夯實基礎
在回答本報記者關于《土十條》的出臺實施將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產生什么樣的推動作用時,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土十條》的出臺實施將夯實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全面提升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
一是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摸清土壤污染家底。二是通過制修訂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標準體系等,使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健全。三是通過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綜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四是通過規范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明確治理與修復責任主體,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等措施,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五是通過明確各方責任,加強信息公開,宣傳教育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
全面準確掌握土壤污染狀況是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與監管工作的重要基礎。為此,迫切需要在已有調查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調查精度,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底數,獲得地塊尺度的土壤污染數據。全面滿足環保、國土、農業和衛生等領域需求,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供科學依據。據介紹,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編制詳查總體方案,積極籌備各項工作。
試點先行 產業可期
據了解,此前浙江臺州、湖北黃石、湖南常德、廣東韶關、廣西河池、貴州銅仁等6市已開始建設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針對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將如何推進實施的問題,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環保部開始籌備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相關工作,組織有關地市編制先行區建設方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2015年組織召開了先行區建設啟動會,正在制定先行區建設標準,目前相關地市按照建設方案要求推進建設。下一步,環保部將加強對先行區建設情況的評估檢查,督促有關地方按時完成建設工作。
該負責人還透露,為統籌協調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協調機制。初步考慮,成立由環保部、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質檢總局、林業局、法制辦等部門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
產業發展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土壤治理和修復的效果。據介紹,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的成本因污染物類型、污染程度以及修復技術的不同,其成本差異較大。一般來說,農用地治理與修復成本每畝從幾千元到幾萬元,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成本每立方米從幾百元到幾千元。
該負責人表示,我國從“十五”期間開始研發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在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下,初步建立了針對不同土壤污染物、污染程度、土地利用類型等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企業從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從業人員從約2000人增加到近1萬人;項目數量累計達300多項。總體來看,從技術儲備、人員隊伍等方面,基本具備產業發展的基礎。隨著《土十條》的發布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鏈將逐步覆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和施工等環節,形成一批專業化的土壤修復企業。通過規范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可以促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