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30日~12月6日中國專利周期間,河南省知識產權局將圍繞專利技術舉辦多場活動,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來喚起人們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保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現狀知識產...
11月30日~12月6日中國專利周期間,河南省知識產權局將圍繞專利技術舉辦多場活動,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來喚起人們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保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現狀 知識產權侵權事件逐年增多
近幾年來,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在逐年增多,這標志著河南的技術發展在不斷進步。河南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韓平告訴記者,“河南積極引進眾多國家級的項目,這些項目對提升我省在全國知識產權領域的影響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這幾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國家專利導航(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實驗區等一批重大知識產權項目都相繼落戶河南。河南省知識產權局法律事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幾年來,河南的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發展得十分迅速,數量每年都在成倍增加,但侵權的事件也在逐年增加。
據某專業做知識產權維權的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說,近兩三年來,他每年接觸的案件都在增多,2015年前11個月,就比2010年多了整整一倍。
維權 部分專利案件訴訟時間長、成本高
姚建福,是一個生產豆制品機械的企業老板,也是“豆腐皮機剪刀形升級機”的專利權人。2010年,他發現,周口某豆制品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豆制品機和自己生產的大致相同。在搜集完證據后,2011年1月21日,姚建福將該豆制品機械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此后,案件幾經周折,最終于2015年9月6日宣判。宣判的結果,讓原告姚建福非常意外——不僅自己沒有勝訴,法庭判決被告并不侵權,而且他還丟掉了專利權。因為,就在法院最終宣判之前,周口這家豆制品機械有限公司,申請宣告涉案的姚建福的專利無效。而且,這項無效申請真的通過了。原告姚建福官司打了4年多,錢也花了兩萬多元,最終換回這樣一個結果。
河南科技通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專利代理人張長波告訴記者,這樣的事情,以及其他維權難的事情有很多,知識產權由于維權成本高,導致許多企業懶于維權。
觀點 調查取證難,懲戒力度不夠
據了解,知識產權的賠償標準,中國采用的是“填平原則”,一旦發生侵權事件,中國的法律主張是包賠受害方的利益損失。這對許多侵權企業來講,付出的僅是九牛一毛。“在國外,一旦發生侵權事件,除了償還被侵權方的利益損失,還有好幾倍的罰款。許多企業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省知識產權局法律事務處負責人說。
“現在的抄襲、模仿,成本太低,一款專利產品推出沒多久,市面上相似的產品就出現了。”河南鼎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紅濤告訴記者,這種跟風模仿的現象,在中國屢見不鮮。
“由于國外對侵權的懲罰力度大,許多企業根本不敢侵權。”韓平說,“我們也要營造這樣的創新氛圍,保護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不讓投資者倒在維權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