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2014年年初新三板擴容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數量,已經將A股30年累計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地拋在了身后。而眼下,數千家排隊候審的企業,一不小心,也形成了一個不小的...
從2014年年初新三板擴容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數量,已經將A股30年累計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地拋在了身后。而眼下,數千家排隊候審的企業,一不小心,也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堰塞湖”。大河報記者統計發現,從國家層面給予新三板市場的政策紅利,到地方政府給予掛牌企業的財政補貼,在多層級的政策“灌溉”下,成就了這一片肥沃的土壤。少則幾十萬,多則一百萬,各市地“慷慨解囊”
眼下,新一波新三板的補貼政策正在陸續出臺。
10月27日,鄭州對外發布《鄭州市財政支持穩增長調結構促雙創增動力十六條實施意見》,其中對成功掛牌新三板的企業的獎勵政策重新進行了明確,給予一次性20萬元獎勵;對利用債券或票據融資的企業,給予募集資金1‰、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獎補,期限暫定5年。
在稍早的8月份,《新鄉市企業“新三板”掛牌工作3年行動計劃》(下稱“3年行動計劃”)獲批,并從當日起正式實施。按照3年行動計劃要求,新鄉市“新三板”掛牌企業2015年達到10家,力爭達到15家;2016年達到30家,力爭達到35家;2017年達到60家,力爭達到70家。對企業掛牌“新三板”的獎勵補貼,從去年的每家企業50萬元增至100萬元,加上縣(市)、區政府的二次獎勵,掛牌企業得到的補貼總額最高可達150萬元。
而對于3年行動計劃實施前已獲得市財政獎勵,且獎勵資金低于100萬元的“新三板”掛牌企業,由市財政按照獎勵政策予以補齊。
據不完全統計,河南省內包括焦作、濮陽、平頂山在內的多個市地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獎勵也是50萬。而鶴壁、漯河等市地給出的獎勵則為100萬。政策紅包還是很有效果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10月26日,河南省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數量為153家,其中,鄭州、洛陽、許昌、新鄉名列前四。
你補我也補,掛牌企業享受多重補貼
其實相比地市一級,各縣區的獎勵不僅毫不遜色,反而更為豐厚。
以內鄉縣為例,其在今年5月出臺的《內鄉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重點工業企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給予100萬獎勵。
與之相比,鄭州高新區的獎勵政策更顯出“疊加”的特點。數據顯示,在鄭州的60家新三板企業中,高新區就占了38家。據其相關人士表示,根據相關政策,鄭州高新區企業新三板掛牌不但可以享受鄭州市的政策獎勵,也可以獲得鄭州高新區的100萬獎勵。而據記者了解,從2008年以來,鄭州高新區在此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4000萬。
但也有不少縣區搞起了遞進式加階梯式的補貼獎勵,似乎更具針對性。以洛陽高新區為例,其對于計劃掛牌“新三板”的企業,通過在高新區上市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的、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中介機構輔導并完成改制的企業,管委會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通過券商內核后,管委會一次性獎勵每家企業20萬元。對區內前5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管委會一次性獎勵每家企業80萬元;對第6家至第10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管委會一次性獎勵每家企業70萬元;對于10家之后掛牌的企業,管委會一次性獎勵每家企業60萬元;從“新三板”成功轉板,視同在境內外成功上市,管委會按上市支持政策予以差額獎勵。
然而這還只是直白的補貼獎勵,而從省里到地市再到縣區,對于新三板企業包括稅費支持在內的各種政策更是不勝枚舉。
改善市場,一大波政策紅利正在襲來
相比于地方的財政支持外,國家層面對于新三板市場的政策更值得關注。
就在本月,新三板即將迎來第二波政策紅利期的消息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有消息稱,證監會層面全面支持新三板市場發展的文件即將公布,該份文件包括分層等制度安排。這將是證監會層面首次發文對新三板發展做出全面部署。
其實,自新三板擴容以來,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就不斷地推出。
自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到今年9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在各種文件中,充分發揮新三板的融資等作用,加快完善新三板市場,建立小額、便捷、靈活、多元的投融資機制。
但就目前來看,與掛牌企業數量持續激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成交情況十分不穩定。
相較于2015年前四個月新三板成交一路走高,5月以后新三板成交量則呈現陡然下落的趨勢。
而新三板市場的低迷以及流動性的嚴重不足,也引發了企業融資等一系列的問題。從此不難看出,新三板市場制度改革創新似乎迫在眉睫。對此,全國股轉系統公司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隋強也在不久前刊發的文章中表示,新三板要適應市場的結構性、層次性的變化需要,研究確定內部分層的基本原則、實施方案和相關制度安排,擇機實施市場內部分層,這項工作將在年內啟動。
從目前來看,分層征求意見稿有望在近期發布。與此同時,股轉系統也在積極推進改善市場流動性等配套政策。
企業掛牌新三板,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河南本地一位證券界人士告訴記者,新三板掛牌前后的費用主要包括:掛牌前一次性的支付費用、掛牌后按年收取的持續服務費,權益分派及信息披露義務人的查詢費等幾大方面。
但需要在掛牌前支付的費用包括付給券商以及各種機構的委托備案費、改制費、信息披露服務費等幾項,據一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高管透露,大概在200萬元。
雖然相比于A股,這些錢似乎不值一提,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200萬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但現實中,企業掛牌的費用卻有政府補貼來“買單”。
就目前來看,即便補貼已經難以完全覆蓋成本,也依然能沖抵大部分的花銷。
據記者了解,政府對于新三板掛牌的補貼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
當年,為促進一批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到新三板市場掛牌交易,北京市科委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對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家補貼20萬元;在新三板實現掛牌的每家企業,補貼50萬元。
隨著新三板范圍由中關村園區逐步擴至全國所有的高新技術園區,乃至最后突破高新技術園區的限制,補貼政策也被推至全國各個地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市的180多個縣區、園區對新三板掛牌實施財政補貼等獎勵措施,金額從3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同時,由于省、市、區三級的獎勵或補貼政策可層層疊加,部分企業累計可獲得的獎勵金額甚至超過300萬元。
據了解,黑龍江大慶市高新區企業,如果掛牌新三板,各級獎勵加在一起,能夠拿到320萬。而大連高新區企業,也能夠拿到290萬的獎勵。
附:省內部分地市及園區的補貼政策
鄭州市:成功掛牌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
洛陽市:成功掛牌的獎勵30萬元。
洛陽市高新區:1.完成改制的獎勵20萬元;2.通過券商內核獎勵每家20萬元。對區內前5家掛牌的企業獎勵80萬元;對第6家至第10家掛牌的企業獎勵70萬元;對于10家之后掛牌的企業,獎勵60萬元;3.成功轉板的,獎勵200萬元。
新鄉市:成功掛牌的獎勵100萬元。
焦作市:1.成功掛牌的獎勵50萬元;2.轉板上市的再獎勵50萬元。
濮陽市:1.在掛牌當年給予不少于50萬元的獎勵。2.轉板上市的企業,申報材料經受理的,獎勵50萬元;對已成功上市且募集資金70%以上在市內投資的,獎勵150萬元,對通過增發配股實現再融資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給予適當獎勵。
漯河市:成功掛牌的獎勵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