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時下,經濟并不景氣。然而,南安石材機械產業卻逆勢飄紅。近日,記者走進南安萬福石材機械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多條生產線今年初以來一直保持滿負荷運行,礦山鋸、切割機、打磨機等20多個大品、...
時下,經濟并不景氣。然而,南安石材機械產業卻逆勢飄紅。近日,記者走進南安萬福石材機械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多條生產線今年初以來一直保持滿負荷運行,礦山鋸、切割機、打磨機等20多個大品、180多個細分品類的石材機械設備琳瑯滿目地擺在車間供貨處,一旁是多輛等候裝貨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
“就萬福的訂單情況來看,南安本地、省內、國內、出口這幾個市場均取得兩位數以上增長,可以說,這幾年是我們發展最好的階段。”萬福公司董事長李群生說。
據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7月,南安石材機械產業實現產值12.6億元,同比增長35%;2014年,年產值15.8億元,同比增長18%。2012年到2014年,年均產值增幅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業界表示,在宏觀經濟低迷、房地產行業陷入調整、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增速放緩的當下,南安石材機械產業卻逆勢走出獨立行情,著實不易。
石材機械,石材界稱之為“石器”,是整個石材產業鏈的上游,也是含金量最為豐厚的一個環節。“南安石材機械產業的崛起,是南安石材人在加工環節利潤率式微的背景下,主動延伸產業鏈、挖掘新的發展潛力的成果。”南安石材工業協會副會長曾文藝說。
事實上,從過去簡單地賣石材到如今的賣石器,南安石材機械產業正加速成為當地產業經濟領域的新增長極,這也意味著南安石材產業迎來一個新“石器時代”。
換工與提質
南安石材機械產業的崛起,與石材業自身發展與轉型密切相關。
盡管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依托一流的加工技術和產業整合力,南安人以水頭為中心,締造出一個年產值達數百億元的石材加工產業集群。目前,南安石材產量已占到全國石材產量的60%,出口額占全國的55%,成為國內最大的石材生產基地。
然而,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以來,南安一帶的勞動力、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價格加速上漲,尤其是勞動力價格,年均保持15%以上的漲幅,這些壓力成為多數石材企業無法承受之重。當賴以發展的傳統優勢逐漸淡去,南安石材業也進入調整期。
要化解困局,必須要解決勞動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實現自動化機器換工,就是一條好途徑。部分南安石材人窺出其中的投資機會,果斷進入石材機械領域。
記者進入東星石材有限公司石材打磨車間,只見20多臺全自動化打磨機正快速、精準地運作。技術管理人員郭棟告訴記者,從效率看,這些自動化打磨機比普通人工操作的打磨機快5倍左右。
“這樣一來,打磨車間就可省去五分之四的人工。如果從公司石材的整個生產流程來看,采用自動化設備,大約省去三分之二的人工。”郭棟說,去年初以來,東星還購入自動化切割機、搬運機器人、檢測機器人等新設備,大大減少用工需求。而這些新設備,全購自南安本土的石材機械公司。
另一家當地石材龍頭企業鵬翔公司董事長王少芳則表示,這幾年,鵬翔的石材產品開發和生產正向高端領域拓展,正是由于采用自動化石材機械設備,讓產品品質有了一個顯著提升。
“正是機器換工和提升產品品質的雙重需求,推動了南安本土石材機械產業的大發展。”曾文藝說。
進口替代
南安石材機械業的加速發展,進口替代效應也十分明顯。
走進高端石材生產企業南安英良公司,去年8月投用的30多臺機器人,正在對來自土耳其、瑞典等國家的高端孔雀石進行加工與打磨。董事長劉良說,這些機器人全購自南安本土的巨輪、萬福等多家企業。
作為高端石材加工企業,頗具實力的英良過去對本土品牌信心不足,長期使用國際一線的石材機械品牌。去年,公司才開始嘗試從南安本土的巨輪、萬福等公司購入設備。
“洋品牌質量不錯,但價格太貴,售后服務也較麻煩。而南安本土設備的工作效率和精確度完全不亞于國外的一線品牌,而且價格要低60%,售后服務也非常及時。”劉良說。
曾文藝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南安的石材機械產品,多數購自南安以外,尤其是高端石材加工機械產品市場長期被洋品牌壟斷。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南安資本進入本土石材機械產業領域,本土企業在技術攻關、質量穩定和售后服務等方面全方位發力,終于實現逆襲。
進入南安巨輪機械有限公司展示廳,薄板切割機、荒料板底切平機、精細磨拋機……20種機型、200多個精密度極高的產品,每天吸引不少南安本土石材加工企業代表前來考察與采購。由于在研發領域具備出眾的競爭力,巨輪機械成長為國內石材機械十強企業。
面對石材機械業蓬勃的發展態勢,去年初以來,南安先后出臺《關于打造石材千億產業集群的規劃》《南安市機械裝備千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等文件,在融資、用地、資金扶持等方面全力出擊,推動加快石材機械產業發展。在當地政府推動下,去年年底,全球石材行業首個石材機械交易中心落戶南安水頭鎮,加速了南安石材機械產業形成集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