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宏觀經濟下行和樓市低迷的背景下,近日與房地產關聯密切的家具生產企業頻現關門歇業。作為全國家具生產的重鎮,廣東省東莞市的中小家具生產企業也面臨內銷訂單驟降、虧損面擴大等困境,行業洗...
在宏觀經濟下行和樓市低迷的背景下,近日與房地產關聯密切的家具生產企業頻現關門歇業。作為全國家具生產的重鎮,廣東省東莞市的中小家具生產企業也面臨內銷訂單驟降、虧損面擴大等困境,行業洗牌加劇。經營家具的大賣場出現客流量下降、商家撤離的現象,東莞市的部分賣場開始搞起副業,引進餐飲、酒店等業態,以謀求轉型。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轉型存在一定風險。
在“失聯”兩天后,曾光明換了個新號碼,這使他暫時逃過了供應商和員工的電話“轟炸”。但一大堆無法逃避的債務,仍把他逼得焦頭爛額。
5月底,他在東莞市經營十多年的兩家家具廠宣布倒閉。隨后,6月1日東莞茶山鎮一家家具廠也關門。一周時間內,至少三家家具廠關門。
曾光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員工他們不知道,去年底(工廠)就已經資不抵債了。”
同樣不平靜的還有佛山的家具業。從去年的慘淡中熬過來的家具企業并未如愿等來更好的2015年。“去年難,今年更難”成為了家具行業的共同感受。
每月產值降四成十多年的家具廠資不抵債
5月25日早上,東莞裕健家具廠(以下簡稱裕健家具)的經理杜杰照常組織員工開一周生產例會,布置生產任務。在杜杰和其他員工看來,這只是一個平常的周一。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午飯后他們接到村委會的口頭通知:“你們老板說不干了!”同時接到該通知的還有寮步鎮的東莞冠升家具廠(以下簡稱冠升家具),這兩個廠同屬曾光明。這時,兩家工廠的員工才發現老板曾光明已經聯系不上。
據悉,裕健家具創建于2002年,主要承擔內銷業務;冠升家具于2006年成立,主要承擔外銷業務。“25日之前都在正常出貨,訂單也有,上午我們都還上班,中午下班就被告知老板跑了。”6月3日,守在東莞東城區裕健家具工廠門外的多名員工如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據該工廠幾名中干透露,去年兩個廠曾有共超過1800萬元的壓貨;今年兩個工廠還有600多萬元的壓貨;兩個月前,公司在厚街鎮名家居世博園租下的鋪面已經付不起租金,經營部也一同撤掉。
杜杰也告訴記者,家具行業一年比一年差。“去年我們一個月還有200萬~300萬元的產值,今年平均一個月只有160多萬元的產值。”
另據裕健家具員工透露,包括供應商欠款、廠房租金水電以及員工工資,曾光明共欠下1880萬元債務。
曾光明亦坦言,今年工廠每月產值較去年下降40%。“開了十幾年的工廠,就像我的孩子一樣。誰也不想走到今天這步,能保我肯定保,但實在保不住,太難了。”
目前,冠升家具以200萬元的價格“賤賣”出去,接手的是一家做運動器械的公司。曾光明告訴記者,冠升家具交給村委會處理,村委會賣掉工廠然后清算工人工資以及房租水電,“我沒接手過一毛錢。”
冠升家具員工凡先生也向記者證實,200萬元結付了冠升家具180多名員工約130萬元的工資,剩下的繳清了工廠的租金以及水電費,“200萬基本全花了,估計老板也沒拿到什么錢。”
經濟下行消費低迷東莞家具業“今年更難”
6月3日,當記者來到冠升家具時,廠名已經在前一晚換了新廠名,工人們在進行最后的搬離工作。但老廠裕健家具的員工就沒這么順利了。“現在就是有人過來看,但沒人敢買,因為牽涉債務問題。”記者到達裕健家具時,杜杰還在接待前來的買主。
曾光明告訴記者,老廠也準備賣出去。“現在有600萬~700萬元的庫存壓著,想先清理工人的工資,但暫時清不掉,工廠很難脫手。”
裕健家具的風波尚未平定,6月1日東莞雅來特家具廠的老板也“失聯”了。雅來特人事部經理鐘先生告訴記者,老板趙某共拖欠員工薪資超過80萬元。該工廠生產經理童先生表示,除了員工工資之外,老板還欠供應商接近200萬元貨款。
上述鐘先生透露,其實不止他們一家工廠,東莞的代加工廠今年普遍存在訂單減少、工價低的情況。“這跟家具行業的大環境有關。東莞是家具產業的聚集地,基本天天都有工廠倒閉。昨天厚街兩家倒閉了,前天寮步也倒了兩家。佛山更嚴重,每天倒好幾家。”曾光明告訴記者。不過,記者未能證實到曾光明的這一說法。
據工信部統計,2014年我國家具制造業企業主營收入為7187.4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0.9%,增速創近5年來最低水平。
東莞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東莞規模以上家具制造企業實現主營收入222.36億元,同比下降0.34%。
東莞市中小企業局在今年3月份發布的報告中指出,2014年東莞市規模以上家具制造業陷入內銷訂單驟降、虧損面擴大、產出與銷售增長停滯等困境。預計2015年東莞家具產業仍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趨勢分析
家具業初現馬太效應中小企洗牌將持續
在中小家具企業“叫苦”關門、房地產銷售下滑的背景下,家居類上市公司業績卻逆勢飄紅。家具行業出現馬太效應,市場份額向大品牌集中。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家具行業需求仍在增長,但家具中小企業面臨用工成本、稅收以及環保等方面的壓力。除了大環境,企業資金不足、盲目擴張、缺乏技術等都是導致關門的原因。
朱長嶺認為,目前國內家具產業集中度仍不高,產值占全行業總產值1%的企業還未出現。由于品類多、定制化以及產業未實現自動化等因素,家具行業洗牌會繼續進行。
用工成本持續上升
據廣東省家具協會統計,2014年全省的家具銷售總值約占全國的30%,廣東已成為國內家具生產銷售大省。佛山順德和東莞是廣東兩大家具產業集中地。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去年以來,珠三角地區以佛山、東莞兩地為代表頻頻傳出家具工廠倒閉的消息。今年情況仍在加劇。
整個5月份,就有多家企業出現問題。據《南方日報》報道,擁有23年歷史的廣州標卓家私因盲目擴張直營店宣告破產;有“東莞家具航母”之稱的東莞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經營遇到困難,最鼎盛時期曾擁有1300余員工的永信家具現只剩下不到100人。
在朱長嶺看來,家具廠關門除了受宏觀經濟及房地產影響外,還因中小企業面臨環保、稅收等壓力。
朱長嶺告訴記者,目前政府對家具企業加強環保監控。北京已經明確規定不能擴增新的家具廠。深圳也規定,生產不達標的家具廠不能繼續生產。
家具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除了上述因素,中小家具企業還承受著不斷上漲的用工成本。據朱長嶺透露,全國家具制造企業在過去兩三年內用工成本上漲了至少20%,“但這只是行業里的數據,我覺得不止,用工成本還包括勞保、保險等。”
東莞一家家具代工企業人事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家具行業的工資都不低,技術人員動不動就要四五千元的月薪,普通員工工資最低也要3000元。”
朱長嶺也表示,“家具行業都是苦力活,用工荒來的人少,家具工廠不得不出高價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