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日,國家統計局將發布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多家機構預測CPI同比增長可能在1.3%至1.4%之間,物價增長再次減速說明當前我國低通脹...
今日,國家統計局將發布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多家機構預測CPI同比增長可能在1.3%至1.4%之間,物價增長再次減速說明當前我國低通脹壓力仍然偏大,最快6月份迎來降準降息。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5月份前三周禽類、蛋類、蔬菜類食品價格均有所回落,5月份翹尾因素約為0.66%,整體來看,5月份CPI指數同比漲幅或在1.2%至1.5%之間。5月份鋼鐵價格降幅較大,而且能源、建材、紡織等價格均有所下滑,5月份PPI同比或出現4.3%至4.6%的降幅。
“高頻指標顯現經濟生產增長勢頭延續疲弱。發電量單周同比跌幅擴大,產能利用率延續下行,寬松政策并未有效推動生產改善。而房地產銷售面積持續回升,30大中城市銷售面積同比漲幅繼續保持在30%左右。寬松政策下需求將持續改善,但由于向投資傳導的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延續。”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表示。
白朋鳴告訴記者,從當前經濟形勢來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但是貨幣政策是否會放松還有較大不確定性。中國未來經濟走勢前景樂觀。在“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發展下,有利于將我國的過剩產能轉移至國外,擴大對新興國家的出口規模。同時,我國當前正在大力發展自貿區,這有助于將國外消費引導至國內。另外,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國際性金融機構的成立,將增強我國的金融影響力。我國經濟發展正步入良性循環,效果或將在未來一兩年逐漸顯現。
徐高表示,未來政策將著力于引導金融體系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金融體系陷入流動性陷阱與實體經濟利率持續偏高形成反差。在向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投放途徑沒有打通之前,金融市場流動性陷阱很難消除,未來政策將更多注重于引導金融體系資金進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