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盡管全球范圍都存在對金融安全性的顧慮,但63%的中國消費者還是更愿意在手機應用程序中保存個人付款及收貨信息,這一數據是全球比率的兩倍(33%)。對手機的依賴也在模糊線上線下的銷售界...
盡管全球范圍都存在對金融安全性的顧慮,但63%的中國消費者還是更愿意在手機應用程序中保存個人付款及收貨信息,這一數據是全球比率的兩倍(33%)。對手機的依賴也在模糊線上線下的銷售界限,中國消費者喜愛用手機進行支付、接收附近門店促銷信息、到社交平臺上的商店簽到、掃描二維碼等。近年來,有關“店商”打響“電商”保衛戰的爭論從未停止,“電商”顛覆“店商”似乎已成趨勢。但日前,普華永道發布的報告《2015年全零售:零售商與變革的時代》顯示,中國消費者對于數字和實體間的界定越加模糊,移動支付、線上營銷和店內交易正形成購物閉環,地理定位、社交傳播成了新抓手。
隨著門店角色轉變、移動網絡技術發展、社交媒介普及和人口結構轉變,互聯網線上購物發展勢頭迅猛。
普華永道對來自19個不同地區的1.9萬名線上購物者進行了調查,其中906位來自中國。調查展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有68%的受訪者表示在門店瀏覽商品后最終在網上購買,但也有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做了相反的事情,在上網瀏覽商品在門店購買——即“網絡陳列室現象”。(對同一受訪者問上述兩個問題)
普華永道中國北區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審計合伙人孫進表示,數字化和實體的界限對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模糊,零售商已在試驗店內數字化互動,中國消費者對此顯示出更大偏愛。磨料磨具行業作為具有工業基礎性的傳統行業,其營銷方式大都顯得較為傳統即線下交易,營銷數字化信息化應當引起從業者重視,這也是時代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偏好個性化服務,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辦法是通過地理定位技術。商業信息的個性化可采取多種形式,包括數字優惠券、獨家品牌內容等,這些形式具有定向性和獨特性,對于消費者某一具體行為,提高營銷效率。有調查顯示,64%的人表示促銷或一張優惠券確實幫助他們在猶豫不決時做出購買決定。磨料磨具企業可以通過地理定位技術在搜索引擎增加企業及產品曝光率,加以個性化的商業信息,對于營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在中國體現得更加深刻。90%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在社交媒體中與銷售商互動已驅使他們購買更多產品,相比全球受訪者,這個比例只有62%。消費者還信任來自社交渠道的分享信息,零售商正在此投入更多精力,將社交參與轉化為銷售行動。因此,磨料磨具企業營銷投入社交媒體很有必要,在社交媒體通過互動可以潛移默化的讓消費者對銷售商產生信賴,這為經銷商下一步的銷售奠定了基礎,有助于提升營銷效果。口碑傳播發揮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杜絕虛假信息也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