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便用電量增速出現小幅上升,仍然無法讓電力企業感到輕松。3月10日,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報告,對2015年電力工業發展和全國電力供需做出分析和預測。報告預測,201...
即便用電量增速出現小幅上升,仍然無法讓電力企業感到輕松。3月10日,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報告,對2015年電力工業發展和全國電力供需做出分析和預測。報告預測,2015年全國電力供需繼續總體寬松,預計全年社會用電量5.7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左右;與此同時,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13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4650小時左右,可能再創新低。
如果對比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的3.8%,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處于歷史低位。中電聯的這份報告上調了2015年的用電增速,卻繼續下調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這傳遞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電力行業在2015年將進行一場深入的調整。
供需兩弱
社會用電量從2013年的7.6%到2014年的3.8%,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從4521小時到4286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從5020小時到4706小時,這些數字的變化將用電形勢描繪得無比清晰。
根據中電聯2015年2月發布的《2014年電力工業運行簡況》,2014年全國電力消費增速放緩,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但比上年回落3.8個百分點;全口徑發電量554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比上年回落4.1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3.60億千瓦,比上年增長8.7%;全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下降235小時;受電力消費增速放緩和水電發電量快速增長等因素影響,全年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下降314小時,為4706小時。
中電聯去年多次下調了用電量的預測數據,從2014年年初預計的7%到年中的6%,再到11月初預計的3.5%,最后定格在3.8%。7%到年中的6%的改變用了近半年時間,從6%到3.5%用了3個月,用電量一直是經濟運行形勢的“晴雨表”,作為與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用電量,這一數據的變化,與整體的工業形勢一致性較高。
而從發電利用小時數來看,根據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行業快報統計稱,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同比減少235小時,是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其中,火電、核電和風電的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的驟減是導致這一數字明顯下滑的主要因素。根據快報統計數據,2014年底全國火電裝機容量9.2億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4706小時,同比減少314小時,是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4年底全國核電裝機容量1988萬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7489小時,同比減少385小時;2014年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9581萬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1905小時,同比減少120小時。
對此,國家能源局給出的分析認為,導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歷史新低的主要原因是“受電力需求增長放緩、新能源裝機比重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
對于這兩組數據的變化,業界有分析人士認為,電力過剩時代或許已經到來。
“穩增長”VS“十二五”
如果說對2014年的電力數據有些“意外”,那么2015年的電力行業和供需形勢將會何去何從?
中電聯預測,預計2015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3800萬千瓦、氣電6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5300萬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新增裝機中,水電1400萬千瓦、核電876萬千瓦、并網風電1900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1000萬千瓦、并網生物質發電100萬千瓦左右。
同時,預計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13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4650小時左右,可能再創新低。“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從4286小時下降到4130小時左右,火電從4706小時降到4650小時左右,再創新低說明今年全國用電可能偏于飽和。”一位長期從事電力行業分析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對于電力行業而言,如果全年的設備利用小時數在5500小時以上表明該地區用電趨緊,5000小時為用電相對平穩,低于4500小時,則說明用電情況相對飽和,一般無需新增裝機。
而對于最為主要的“指標”之一,今年的全國電力供需情況,中電聯的預測是,2015年全國電力供需繼續總體寬松,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仍然剩余較多,華東、華中和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平衡,各區域內均有部分省份電力供應能力盈余,華北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偏緊。“綜合判斷,預計2015年電力消費增速將比2014年有一定回升,全年全社會用電量5.74-5.8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0%,預期5.7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左右,其中,第一產業同比增長2.0%、第二產業增長3.5%、第三產業增長8.5%、城鄉居民生活增長7.0%。”一位中電聯規劃與統計信息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電聯報告稱,“2015年中央仍將出臺一系列的‘穩增長’措施,且改革紅利逐步釋放,這都有利于穩定電力消費增長;2014年對用電量增長產生抑制作用的還有氣溫因素,將對2015年用電量尤其是居民用電量增長有一定拉升作用;受經濟轉型驅動,信息消費等第三產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與此同時,報告還認為,“部分地區為大氣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而推行的電能替代客觀上有利于促進電力消費增長;部分地方逐步推進的電力用戶直接交易試點,降低了用戶電價,企業生產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促進電力消費。”“未來中國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壓力日益加大,2015年是中央政府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最后一年,部分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的地區可能在一些時段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采取限電限產等措施,這會對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長帶來一定影響。”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