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認為涂附磨具行業今后的發展有兩個重點要把握,第一點應該是環保問題。昨天去玉立參觀,有人說“這里的味道還挺大”,我說“這里的味道不算大,你還沒遇見大的”。搞工藝的肯定知道這里面是什...

我認為涂附磨具行業今后的發展有兩個重點要把握,第一點應該是環保問題。昨天去玉立參觀,有人說“這里的味道還挺大”,我說“這里的味道不算大,你還沒遇見大的”。搞工藝的肯定知道這里面是什么東西。就酚醛樹脂來講,里面有游離酚、游離甲醛,這種東西對人體危害有多大,行業老板都有自身的看法,會做這方面的工作。但它確實對人體危害比較重。在我們行業一直比較注重廢水處理,但是并不知廢水里有什么東西,懂得的人要測這兩樣東西:苯和酚。做大氣檢測比較少,包括珠三角、順德也沒有。當年在白鴿時,曾經邀請有關方面做過大氣檢測,選了幾個點,如底膠機、復膠機、刮漿機、配料間等,結果有害氣體超過大氣排放標準200多倍,最高可達800倍。所以那天看到蘭州水污染事件苯超標6倍,我說6倍算什么,是“正常”排放,有什么可擔心的?當然這是玩笑話。事實上國家在環保這方面肯定會越來越來嚴格。
從事這個工作這么多年,現在特別不愿意聞到那個味,一聞著就想跑。小太陽第三條線生產線大概8月份就要開工,春節過后就開始招工培訓,需要20多個。第一次從勞務市場招過來12位,領他們到車間轉了一圈,當場就有11個說不干了,味道受不了,聞著頭暈。我們說味道沒關系。來的人多為初中生,不懂得高分子什么的。站在企業的角度確實有難處,可能說話有點沒良心,但從人的權利來講這是不對的。今后人力資源的主力是九零后,包括八零后他們也越來越聰明了,不像以前,企業說什么就是什么,他們慢慢也知道苯酚、甲醛是怎么回事。所以,環保這塊如果不重視起來,今后再找后續接班人,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此,真正的轉型升級是在這塊,這是第一要務!但又是難度最大的,因為這一塊純粹是投入,不是說投進去500萬建一個工程中心或檢測中心,這個東西純粹是要計入成本的。
我很同意陳云的觀點“狼來了”。我覺得,其實“狼來了”本身的含義不是說國外的產品一定比國內怎么好,我是擔心他們的管理、環保及其它的方方面面我們與之差距較大。比如太爾他們的一些環保措施確實很好。國內企業搞得比較好的可能是蘇州遠東,又是燒天燃氣,又是搞廢氣燃燒,亂七八槽加進去,一平方米砂布要攤進去多少錢?他們面臨的成本壓力大家都知道。
為什么對行業的環保問題感受那么深?假如沒有見過別人的,則無知者無畏。但是,我曾去過多個國家,見識過人家的環保水平。比如瑞士的西亞,日本的恩西誒誒,我還在烏克蘭的家不咯市實習過,他們全都有焚燒,全都有自己的分歧、焚燒系統。瑞士西亞沒讓參觀生產線,但讓參觀了廢水處理工程,圍住西亞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小河流,里面養著黑天鵝、白天鵝,河里的水就是經過處理的廢水。在日本的恩西誒,參觀了一個很大的由日本人經營的魚池,用的也是處理過的廢水。工廠的圍墻上裝了幾十個在線監測的空氣探頭,可以及時看到大氣到底超標不超標。所以,發達國家的實力不在于樓比你蓋得多高,汽車比你多漂亮,而在于真正的管理層次,這些軟功夫比我們要強得多。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越來越嚴格,人們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招工難題會越來越突出,就是出一萬塊錢高薪也不一定能招來人。所以在這方面下功夫真正是一個很難很難的問題。關于廢氣燃燒,番禺大明那里有一套設備,我們咨詢過,也準備搞,但算了一下,整個投資可能和上一套生產線的價格差不多。由此可見,要在競爭中怎么立于不敗之地,又利于社會效益,這是轉型升級很難的問題。至于說產品轉型升級、管理轉型升級,我覺得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高招,不用管它。市場是一個無形的手,該生產什么,他們都有很敏感的嗅覺,否則也發展不了。老板知道錢應該投哪里,但是他不一定愿意投到環保上。所以,作為一個行業、轉型升級最重要一點,不是說產品要做多高檔,一定要跟歐美一樣,而是我們真正的軟實力、軟功夫能夠達到跟他們一致。
第二點是節能減排,這都是和十八大精神一致的。為什么要講節能減排,因為我是我公司節能減排第一責任人。不知道其他省情況怎么樣,廣東省在汪洋沒走之前,中央給各省下了一個節能減排責任書,省里然后層層分解。基本是如果年消耗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都要列入省級監管,省里要派專家定期或不定期來抽查監測。順德有200多家被監管,小太陽接近8000噸標煤,是被監控的其中一家。按照國家節能減排政策,企業用的煤、油、電有一個折算系數,折算后確定企業現有的標煤量,然后下達壓縮指標,在“十二五”期間必須壓縮20%。我跟他們說,這樣我們可能要破產。他們說,我不管你破不破產,你必須壓縮百分之20%,自己去考慮破產以后的事。所以節能減排也是道必答題。
關于企業管理,如果要細做也是有很多道理的。比如成本控制,現在好多人一講控制成本,就會說原材料費用高了、東西買得貴了,10塊一米布太貴,最好是買5塊錢一米的,這樣去壓縮材料成本,實際上管理成本、能源成本以及方方面面的成本都存在控制的問題。我們習慣于用了多少電(電業局開的有票)、買了多少煤、多少油一折算,然后計入成本分攤進去拉倒,這樣是大鍋煮。現在應當實行分步計量。什么叫分步計量?工廠里總共有幾臺主要機器,比如小太陽現在是8臺定型機、一條彩虹線,那么每臺機用多少電、用多少氣,全部要用分表計量,全部要報出來,能真實地反映耗能量到底是在哪里。以前是沒有的,只有一個總電表、一個總氣表,別的什么都沒有,要加流量計是不可能的。
節能減排也是一個社會責任,嚴格來講,我不知道其它省有沒有政府對企業的這種要求,當初北方大部分企業還在用煤的時候,珠三角已經不允許用燃煤了,小太陽一開始用重油鍋爐,那時重油可以從香港走私過來,價格大概900到1000元一噸,走私渠道堵消以后,變成4000元一噸。現在順德區政府下令重油也不允許用了,現在我們建生物式鍋爐,但是生物制鍋爐三年內也要淘汰。由此來看人人都講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的增加,實際上能源成本增加得也很厲害,但這也是社會責任必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