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記者4月2日從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獲悉,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已制定根治石墨環境污染六大措施:集約利用資源、加快升級改造、延伸產業鏈條、完善準入機制、強化尾礦綜合整治、創建綠色礦山。我國...
記者4月2日從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獲悉,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已制定根治石墨環境污染六大措施:集約利用資源、加快升級改造、延伸產業鏈條、完善準入機制、強化尾礦綜合整治、創建綠色礦山。我國是石墨大國,黑龍江省又是石墨大省。黑龍江省雞西、鶴崗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其中雞西的石墨資源遠景儲量8.5億噸,占黑龍江省的57%,占全國的38%,占世界的21%。因此,石墨行業治污,黑龍江是重中之重。
就石墨大省污染治理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最新進展,中國化工報記者本周相繼采訪了黑龍江省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
治污標準和監管日趨嚴格
中國化工報記者從黑龍江環保廳了解到,石墨從開采、生產到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粉塵、煙塵以及尾礦砂等影響環境的物質。其中粉塵是石墨產業最大的污染源,煙塵和尾礦污染緊隨其后。由于缺乏明確的行業規范,行業壁壘較低,行業技術水平和經濟收益也不高, 石墨行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如廢棄的采礦場、廢石、廢渣的堆放、廢水的排放等破壞,污染了周圍的土地和地表水系,嚴重地破壞了礦區的生態環境,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黑龍江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黑龍江省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都在不斷推出新工藝來減少石墨對環境的污染。2012年工信部出臺的《石墨行業準入標準》中把環境保護列為了其中一項,其中包括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配備抑塵和除塵設施等5個準入條件。省內雞西等市也十分注重與自身生態環境的協調,相應推進了石墨行業準入工作,提高石墨企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技術及工藝水平,實施清潔生產,對沒有治理污染的企業和“三廢”排放不達標的實施關停,限期治理。
此次黑龍江省最新出臺的六大措施,表面來看似乎與環境污染治理不直接相關,但實質上每一條都指向環境污染治理,為石墨污染治理上緊了發條。
清潔生產企業已經行動
根治石墨產業的環境污染,關鍵還在于生產企業。中國化工報記者撥通了雞西市富翔石墨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樹的電話。徐樹對六大舉措表示完全支持。他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公司近些年投資了四五千萬元用在廠房翻修、設備更新、技術引進上,去年又新進了5臺粉塵、煙塵治理設備,投用后效果很好,目前還有兩臺粉塵、煙塵設備正在安裝,年內就可投入使用,因此粉塵和煙塵治理完全沒有問題。”
“至于尾礦的處理,我們公司也沒有問題。我們的做法就是將70%的尾礦水排到尾礦庫里,沉淀后再返回生產車間,形成閉路循環,控制尾礦水外排,減少環境污染。”徐樹說。
黑龍江省奧宇石墨集團是一家起步較早的石墨企業,目前已成為黑龍江省以及國內知名的集開采、深加工為一體的企業。2010年,這個集團投產了廣廈新材料制磚有限公司,將開采出來的廢棄尾礦砂與當地煤炭資源進行調配,生產出節能環保的空心磚,填補了行業空白。
該集團董事長韓玉鳳說:“我們一直在倡導石墨資源整合,不僅是為了充分利用和發揮好我國寶貴的石墨資源,還在于減少無序開采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黑龍江省環保廳提出的治理環境污染六大措施無論在集約利用資源,還是加快升級改造等方面,都能很好地監督、促進企業向環保、綠色方向發展。在環境保護上我們責無旁貸。”
企業盼細化政策深度治污
準入條件門檻的提高、政府的嚴格監管、企業的自律,都使石墨產業的環境污染治理逐漸規范化、正規化和合理化。但是,若想徹底根治石墨產業的環境污染還有一段路要走,企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韓玉鳳建議,要從資源掌控入手,在精深加工方面加大力度,對那些能耗高、產量低、嚴重污染環境的采選企業有計劃地關停并轉。
徐樹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徹底篩查和解決,如資源證問題。
“我們公司是國企轉制為民企的,本身石墨企業經營就很艱難,再加上公司的資源證遲遲辦不下來,經營更是舉步維艱。”他呼喚加大對除塵設備的技術改造,多研制生產中小型企業所需的除塵設備。
“比如我們現在采用的是布袋式除塵器,一臺大一點的除塵器需要好幾條布袋,這好幾百條布袋一兩個月就要更換一次,工作量大造成勞動作業強度大。以前,我們也投入過噴霧式和淋式除塵器,但效果都不明顯。如果能研制生產我們小企業所能負擔起的簡單適用、價優的除塵器,我想環境污染問題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徐樹說。
鏈接
六項措施主要內容
●加大整合力度,高效集約利用資源。以地方政府為主導,進一步規范礦業權秩序,對石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黑龍江省國土廳正在抓緊起草報批《黑龍江省石墨資源專項規劃》,擬于2015年底,將歷史遺留的36個礦權整合到30家,于2020年底,整合到25家。實行重點勘查區、重點開采區、鼓勵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的“四區”管理模式,促進礦產資源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和持續利用。
●加快升級改造,防治粉塵污染。由環保部門向企業下達污染防治設施限期整改要求,并組織專家對整改情況予以驗收,驗收通過的可以繼續生產,在2014年9月1日前未通過驗收或沒有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停止生產。
●延伸產業鏈條,突破發展瓶頸。雞西、鶴崗市政府要圍繞產業鏈延伸和拓展,重點引進石墨生產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傳統石墨洗選、加工工藝升級改造,實現產業結構由初級產品向深加工及制品轉變。
●實施石墨資源保護性開發,完善準入機制。控制新增量,堅持新建和改擴建選礦項目(尾礦綜合利用項目除外)新增產能與淘汰落后產能掛鉤。新建和改擴建鱗片石墨選礦項目設計規模不低于2萬噸/年,單線規模不低于5000噸/年。
●強化石墨尾礦綜合整治,消除安全隱患。由安監部門繼續開展石墨尾礦庫安全監督檢查,做好尾礦庫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審批和發放,關閉取締非法、治理無望和治理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危、病、險庫。
●積極創建石墨綠色礦山,改善生態環境。由國土資源部門督促企業按照綠色礦山評價標準加快露天采坑、邊坡整修和廢棄地的植被恢復,及時處置礦山開采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保障周邊水體水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