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今年煤炭市場價格看漲。一個原因是,國家節能減排的力度可能會有所松動,由此將帶動煤炭需求的增加。第二,國際煤炭價格的上漲也將推高國內煤價。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能源需求也逐步復蘇,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煤炭需求持續旺盛將推動國際煤炭價格逐步上漲。
報告預計,國際煤價在2011年—2012年存在超預期上漲的可能,而在中國進口量維持高位的背景下,國際煤價上漲很容易傳導至國內。
而在供給方面,煤炭企業重組的進一步推進和淘汰落后產能的進一步實施將會減緩煤炭產能的增加速度。
火電虧損面將擴大
根據中電聯的統計,去年前11個月電力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但煤電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卻大幅增加,達到3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億元。
與此同時,煤電企業虧損面為43.2%,比上年同期上升7.7%。其中東北三省煤電企業繼續全部虧損,中部地區六省和西部省份的云南、陜西、四川、重慶、甘肅的煤電企業虧損面已超過50%,此間四川和云南是首次出現虧損。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報告認為,由于電煤價格存在較大的上漲壓力,電力企業虧損可能加劇。報告認為,盡管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明確要求2011年重點電煤合同價格維持上年的水平,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漲價。不過在煤炭產業已經逐步趨于市場化的條件下,煤炭行業國家限價令的效果并不明顯。
報告判斷,2011年的重點電煤合同實際執行價格將會在2010年的基礎上上調30元/噸左右。如果屆時電價不能得到有效疏導,火電企業的虧損面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中電聯呼吁完善煤電聯動機制
中電聯同時給出了三條遏制煤電企業虧損的途徑:完善煤電聯動機制、加強對電煤重點合同的監管、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建立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
其中呼吁完善煤電聯動機制以疏導電煤價格上漲帶來的煤電成本壓力,中電聯已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
煤電聯動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當時國家規定,以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將相應調整電價。
然而政策出臺后,執行卻困難重重,至今只聯動了四次,其間多次達到規定,卻并未實現聯動。
對于第五次聯動,去年有消息稱最快會2010年10月后啟動,上網電價或平均上調1.5—2.5分/千瓦時,但事實是聯動再次被擱置。
中電聯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中國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價格累計上漲超過150%,但銷售電價漲幅僅有32%。
根據中電聯對煤價漲幅、煤電聯動機制和輸配電成本增加等因素測算,目前銷售電價欠賬約5.29分/千瓦時。
中電聯對此表示,在按照電煤價格、上網電價、銷售電價同步聯動的原則,增強煤電聯動的時效性,縮短電價聯動滯后期限,取消發電企業自行消化30%煤價上漲成本的限定的同時,應同步上調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3分/千瓦時,以彌補煤電聯動滯后的價差缺口。
延續多年的煤電矛盾及煤電企業虧損愈演愈烈。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煤電企業虧損面達43.2%,同比上升7.7%。而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預計,2011年重點電煤合同實際執行價格仍將上漲,如果屆時電價不能得到提高,火電企業虧損面可能進一步擴大。
對此,中電聯認為應盡快完善煤電聯動,彌補煤電聯動滯后的價差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