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嚴防死守”來形容美國對我光伏產品的出口,毫不為過。距上次才兩年時間,美國就再度對我光伏產業(yè)發(fā)起了“雙反”調查,欲將中國的光伏產品全都排除出美國市場。但這次,國內的光伏企業(yè)淡定了...
用“嚴防死守”來形容美國對我光伏產品的出口,毫不為過。 距上次才兩年時間,美國就再度對我光伏產業(yè)發(fā)起了“雙反”調查,欲將中國的光伏產品全都排除出美國市場。
但這次,國內的光伏企業(yè)淡定了許多。
美方“嚴防死守”
2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初裁,認定從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qū)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相關產業(yè)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政府將繼續(xù)對此類產品進行“雙反”調查。而這距離美國首次對華光伏產品發(fā)起“雙反”調查,也才僅僅兩年時間。
對此,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2月17日表示,美方目的在于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硅光伏產品。
事實上,自2013年5月份以來,中美雙方就妥善解決光伏領域的貿易摩擦進行了多輪磋商談判。但就在談判過程中,美方卻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第二輪“雙反”調查。在商務部人士看來,美方“此舉無疑加劇了光伏產品貿易摩擦,也給磋商解決中美光伏產品貿易摩擦制造了障礙”。
但這也不是首次了。早在2011年11月份,美方就不顧中方反對,執(zhí)意對中國產光伏電池啟動“雙反”調查,并于2012年12月份決定征收“雙反”關稅。其中,反傾銷稅率為18.32%~249.96%,反補貼稅率為14.78%~15.97%。
根據程序,美國商務部將在2014年3月28日對補貼問題做出初步決定,并在6月11日就傾銷問題做出初步決定。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未能充分客觀地考慮中美光伏產業(yè)相互依存的事實和現狀,中國光伏產品不僅沒有損害美國產業(yè)利益,還為美國上下游產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商業(yè)利益和就業(yè)機會。
對此,商務部表示,將組織協(xié)調中國光伏業(yè)界和相關企業(yè)繼續(xù)做好有關產業(yè)損害、傾銷、補貼等問題的法律抗辯工作,維護中方合法權益。
“這次跟上次的‘雙反’調查其實是一回事,是上次的延續(xù)”。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孟憲淦理事長告訴本報記者。
他說,此前的“雙反”裁決僅針對中國光伏電池片以及使用中國電池片做成的組件,如果國內廠商從臺灣購買電池片再做成組件,就不在征稅范圍。因此,一些國內企業(yè)為了規(guī)避“雙反”的高額懲罰稅率,就從臺灣買電池片,以期“迂回”進入美國市場。
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從臺灣采購的太陽能電池有3吉瓦,占到臺廠出口量的45%。而這個3吉瓦的采購量,恰好是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組件量數。
根據美國商務部1月23日發(fā)布的公告,本次調查的涉案產品為晶體硅光伏電池,不論是否單獨、部分或完全組裝成為其他產品,包括但不限于電池、組件、層壓板、面板和建筑一體化材料等。
所以,美方此次調查的目的,就是要涵蓋上次所沒有包括的其他所有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同時對臺灣地區(qū)提出反傾銷,堵住以往中國大陸公司的避稅途徑。
此次提出“雙反”調查的還是中國光伏企業(yè)的老對手SolarWorld公司。“SolarWorld試圖通過此次‘雙反’調查,將中國企業(yè)所有類型的光伏產品都排除出美國市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指出。
機電商會稱,該公司在美經營出現困難,源于其經營策略失誤、生產成本過高以及美國國內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與中國產品進口沒有必然聯系。
在該商會看來,SolarWorld公司再次申請發(fā)起貿易救濟調查,這種全面限制中國光伏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行為,是典型的濫用貿易救濟手段,其目的是通過不合理貿易壁壘,保護一己之利,回避中國企業(yè)的正當競爭。機電商會表示,中國光伏企業(yè)將在應訴中對以上問題進行積極抗辯,并呼吁美國商務部依照美國法律,對Solar鄄World公司的不合理要求予以駁回。同時,中國光伏企業(yè)將積極、有力地應對雙反調查,捍衛(wèi)自身合法利益。
中方“手里有糧”
“參考之前在歐洲發(fā)生的雙反事件,康維明有信心相信雙方國家間的談判和雙邊協(xié)議可以獲得正面結果。”意大利康維明公司光伏事業(yè)部副總監(jiān)Mr.FabioMenicanti對本報記者表示,“需要認識到此談判關系到所有太陽能從業(yè)者的利益而不僅僅只是行業(yè)的一個方面”。
作為光伏背板制造商,盡管康維明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及亞洲組件制造商的需要,但其內銷產品的最終貿易大多數還是要銷往歐洲、美國等海外國家。所以,該公司也在積極監(jiān)測此次“雙反”調查的潛在影響。
“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約為16吉瓦,出口額約10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7%。其中,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份額占比約10%,因此,這次的‘雙反’影響不是很大。”孟憲淦告訴記者說。畢竟手里有糧,心中不慌,較之以前,國內光伏企業(yè)淡定了許多。
目前,中國光伏產品對歐美的出口大幅減少,全球光伏市場的重心已由歐美轉移至了新興市場。其中,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了2013年的30%。而在新興市場中,日本2013年躍居首位,成為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國,出口額約為22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22%;對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額分別占5.2%和4.5%。
與此同時,正在逐步啟動的國內市場,也給大多數光伏企業(yè)吃了顆定心丸。
以晶澳太陽能為例。該公司去年三季報顯示,其業(yè)務重心正逐漸向亞洲市場傾移,其中中國與日本市場出貨量占比分別高達39%與35%,而非亞洲市場的出貨量占比跌至22%。
在經歷了連續(xù)的低谷后,自去年開始,國內的光伏市場快速增長。去年中國一躍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新增光伏裝機量也創(chuàng)下了新紀錄。而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guī)劃,2014年光伏發(fā)電年度新增建設規(guī)模為1400萬千瓦。
“這意味著今年光伏發(fā)電裝機量同比將增長接近24%,超過市場的預期。”正信光伏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說,這顯示出國家對光伏產業(yè)的大力支持,“國家給了我們更多競爭的機會,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業(yè)務量也將不斷增長。”
“面對貿易戰(zhàn),我們除了要堅定地反對不公平的貿易保護主義外,應進一步促進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同時要積極地開拓國內市場。”孟憲淦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