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年下半年,整個國際鉆石市場似乎就沒有平靜過。先是印度爆料第一起人造金剛石冒充天然鉆石兜售的事件,接著國際市場便陸續受到這些人造金剛石的影響,光澤閃耀的寶石級工業人造金剛石不...
2013年下半年,整個國際鉆石市場似乎就沒有平靜過。先是印度爆料第一起人造金剛石冒充天然鉆石兜售的事件,接著國際市場便陸續受到這些人造金剛石的影響,光澤閃耀的寶石級人造工業金剛石不僅迷惑了鉆石消費者,也讓鉆石制造商和珠寶零售商大為頭疼。雖然各大國際鉆石組織和機構開始著手處理,但效果甚微,甚至愈演愈烈。而最近,就連全球鉆石生產巨頭戴比爾斯集團(De Beers)似乎也坐不住了,以近乎“咆哮”的姿態出臺了一系列的遏制措施。
人造金剛石是在實驗室條件下僅需幾天時間就能生產出來的;而鉆石卻是在地球深層經過了數億年的時間才逐漸形成的。
戴比爾斯之前就已經提供了專門的檢測設備,幫助鉆石行業識別真假產品。事實上,由人造金剛石制成的鉆石要比天然鉆石便宜很多,但這些偽鉆石卻以天然鉆石的高昂價格在市場上出售;這不僅以不正當形式沖擊了鉆石市場的秩序和健康發展,也嚴重違背了行業道德。目前,戴比爾斯對人造金剛石竄入鉆石市場的厭惡和排斥情緒似乎已經到了極點。這些本該用于工業技術設備的低成本石頭搖身一變,紛紛涌入鉆石市場,一時間讓人們真假難辨。
戴比爾斯明確指出:天然鉆石是一種天然礦物,由等軸晶系中具有立方結構的純碳結晶而成。
戴比爾斯向其81個直接管理客戶指出,必須要嚴格將人造金剛石從鉆石中區分開來,任何冒充行為和任何誤導都將會給鉆石行業帶來榮譽上的無比損失。
“根本就不要用‘鉆石’這個概念來稱呼包括人造金剛石在內的其他任何不符合這一概念的產品”,戴比爾斯的一個公告中明確寫著這樣一句話。
而對于戴比爾斯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難在于涉及這一龐大鉆石產業鏈的人太多,真正監管起來確有難度,執行力度在實際操作中微乎甚微。
一些業內人士對此卻有不同看法,國際鉆石服務公司Rapaport集團董事長Martin Rapaport對此評價:首飾級人造金剛石涌入鉆石市場是個不爭的事實,就人造金剛石制造的先進技術和絢麗外觀而言,這是鉆石和金剛石博弈的一大看點。Martin Rapaport還說到,這實際上就是達爾文主義的表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就看誰更有市場競爭力。
也有一些消費者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戴比爾斯一直以來都把“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營銷手段做的得心應手;顧客為了買一顆天然鉆石,就要掏將近4825美元,為了戴比爾斯所謂的4Cs價格體系,買家要為每一個C掏錢,也即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這些消費者還認為,一顆深埋地下數億年的鉆石,最應該感興趣的或許是地質學家;若要論物以稀為貴,昂貴的價格也絕不應該攤到顧客頭上。如果真的要在4Cs上找出價值和意義,買人造金剛石和天然鉆石其實也沒什么太大差別。
此外,頗有戲劇性的是,戴比爾斯的一個分支—元素六公司恰是全球范圍內實驗室生產人造金剛石的公司。元素六生產的人造金剛石廣泛應用于精密加工、激光、電子設備和軸承等諸多領域。(編譯自“De Beers takes shine off synthetic diam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