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歐擬設貿易爭端機制的傳聞,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9日在北京證實,中歐雙方確實已就建立預警機制的意向進行了初步溝通。
沈丹陽是在當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透露上述消息的。據媒體報道,歐盟駐華大使此前在第16次中歐領導人吹風會上表示,歐盟和中國正在考慮建立一套預警機制,以判別可能引發未來貿易爭端的問題,阻止貿易戰的可能性。
“中歐雙方就建立預警機制的意向確實是進行了初步溝通。”沈丹陽表示。他同時補充說,在該機制建立以前,中方愿意與歐方通過利用現有機制就雙邊重大經貿摩擦問題加強立場協調和行動協作,在發現問題的較早階段及時交流和溝通,從而預防、減少乃至消除摩擦,為中歐經貿合作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近年來,中歐之間貿易摩擦頻發。其中,肇始于去年的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案更是將雙邊經貿關系拖至“貿易戰”的邊緣。所幸,在中方領導人的積極斡旋及雙方業界的努力下,光伏案以和平解決告終。
“光伏爭端的成功化解顯示了中歐雙方有能力、有智慧來管控貿易摩擦,維護合作大局。”沈丹陽認為,中歐貿易日益擴大,有一些摩擦在所難免,但雙方都明白,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歐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誰也離不開誰,通過磋商和對話化解爭端才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
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中歐貿易額為4561億美元,同比微增0.5%,扭轉了去年以來貿易額持續下滑的態勢。投資方面,今年1-10月,歐盟對華投資同比增長23%,中國對歐盟投資同比更是翻了一番。“中國企業與擁有先進技術和知名品牌的歐企合作,成為中歐經貿合作的亮點。”沈丹陽補充說。
本月21日,第16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將在北京舉行。沈丹陽稱,根據中歐雙方10月24日在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達成的共識,中歐雙方將力爭在本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正式宣布啟動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
“中歐互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經貿往來日益緊密,達成一個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既有利于促進雙向投資的增長,也有利于發展雙向平衡的中歐經貿關系。”沈丹陽稱,對于這一重大談判,中方已經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