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在日前發表的《2013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概覽:前瞻性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包容性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指出,同國際金融危機前相比,亞太經濟的...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在日前發表的《2013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概覽:前瞻性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包容性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指出,同國際金融危機前相比,亞太經濟的增長繼續處于疲弱狀態,部分原因是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疲弱和不確定性,以及本地區許多經濟體自身的結構性問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全球經濟監測中心負責人洪平凡在紐約舉行的報告發布儀式上指出,實體經濟并未出現強勁復蘇。 亞太經社會的這份研究報告指出,亞太地區正處于一個關口,全球經濟的持續衰退將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弱點暴露無遺,即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平等和自然資源的枯竭與日俱增。該報告認為“先增長、再分配、后治理”的模式不能令人接受,呼吁政策的制定應把重點放在可持續發展方面。
洪平凡表示,一些歐洲國家仍處于衰退之中,2013年預計不會出現實際增長。日本采取了一些大膽的政策性行動,試圖使經濟擺脫持續通縮,但這些政策的結果如何還不確定。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美國的增長前景也處于陰云籠罩之下。與此同時,2012年增長出現放緩的幾個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未完全擺脫減速趨勢。
該報告強調,主要發達國家所實施的大規模非常規貨幣寬松政策已使一些人擔心可能會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和宏觀經濟穩定造成負面影響。自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和美國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已經使本區域的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3%,即產出損失8700億美元。該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的增長率將略有上升,從2012年的7.8%上升到8%,而印度則預計會從去年的5%上升到2013年的6.4%。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和斯里蘭卡等經濟體預計在2013年將增長6%或以上。印度尼西亞將獲得6.6%的強勁增長。菲律賓和泰國的增長將分別達到6.2%和5.3%,而越南的經濟預計將在2013年下半年回升到5.5%。本報紐約電 記者張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