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石墨烯有關的新聞總是能夠攪動資本市場。石墨烯可以做CPU,可以做手機,還能做觸摸屏,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從2010年10月初兩位英國科學家因為發現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后,石墨...
和石墨烯有關的新聞總是能夠攪動資本市場。石墨烯可以做CPU,可以做手機,還能做觸摸屏,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從2010年10月初兩位英國科學家因為發現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后,石墨烯熱就一直沒退。
去年諾基亞從歐盟的未來與新興技術組織(FET)獲得了13.5億美元研究經費,該經費將用于石墨烯材料(Graphene)的研究,這一消息更讓行業亢奮。
其實早在2010年之前,中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石墨烯了。在罩上諾貝爾獎光環后,這種新材料讓更多科學家投身其中。但兩年之后,行業權威人士對這一新材料應用的表態還是相當謹慎。“石墨烯的應用探索還在實驗室階段。”清華大學材料系退休教授、中國石墨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沈萬慈稱。
沈萬慈認為,石墨烯可以改變很多材料性能,但要想實現產業化不但要求性能好,還要求經濟效益好。他認為石墨烯薄而且小,將其很規矩地排列在一起非常困難。“還沒看到產業化的成功經驗。”
不過,沈萬慈同時表示:“石墨烯的制備技術的確有提高。”
制造石墨烯的技術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剝離法,一種是氣相沉積法。諾貝爾獎獲得者使用的就是剝離法,即從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烯。剝離法產生的石墨烯成本較低,但是面積較小。而氣相沉積法就是在銅等表面生產出整片的石墨烯,但由于生產出來的石墨烯和銅結合在一起,需要將銅腐蝕掉,所以成本較高。
沈萬慈所說的石墨烯制備技術的提高,是指剝離法技術。業內已經有不少公司稱掌握了低成本生產石墨烯的技術。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劉兆平研究團隊負責人劉兆平表示,他們的核心能力就是低成本制備石墨烯,生產的石墨烯在10片以下。石墨烯為單碳層,業內將2個~10個碳層構成稱為多層石墨烯,超過10層而其厚度在5納米~100納米范圍內,則稱為石墨烯微片。
2012年4月,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選擇與上海南江(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據稱技術轉讓費超過2億元。南江集團成立了寧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運作石墨烯產業。劉兆平表示,他們計劃建設一條1000噸的生產線,首期產能為300噸。不過目前,還只有一條30噸的中試生產線。“現在沒有批量買石墨烯的,都是試用。”劉兆平說。
南江集團下屬公司2012年12月5日舉行了年產200萬平方米石墨烯涂層鋁箔生產線投產儀式。劉兆平表示,該生產線是將石墨烯涂抹在鋁箔之上,提高鋁箔的充放電能力,抑制發熱并延長壽命。但是據業內人士表示,年產鋁箔200萬平方米的量其實并不算大。
“石墨烯可能最早被應用于復合材料。”沈萬慈表示。剝離法生產出的石墨烯雖然成本低但不規則,復合材料對石墨烯排列方式要求簡單,對面積和厚度的要求也不苛刻。
超級電容器可能是石墨烯產業化的突破口之一,包括沈萬慈在內的許多實驗室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相關新聞
墨希科技簽訂首筆訂單
3月20日,廣東正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的戰略合作協議,前者將每年采購1000萬片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產品,用于電容屏等下游產品的應用。這意味著石墨烯正式進入應用領域。
據了解,今年2月26日,華麗家族大股東上海南江(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重慶簽署了石墨烯產業化項目合作協議,成立墨希科技為項目實施平臺,旨在推動項目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