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人類探索能源的道路上,2013年將會發生什么?三個問題將可能主導2013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世界能源議程。第一,北美“非常規油氣革命”的持續影響。這已經改...
在人類探索能源的道路上,2013年將會發生什么?三個問題將可能主導2013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世界能源議程。第一,北美“非常規油氣革命”的持續影響。這已經改變了我們對世界能源市場的預期。若干年前,很多人預測美國的油氣供應量將會不斷下降,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量將越來越大。但是頁巖氣的開發改變了人們的預期。美國現在天然氣價格低廉,已經能夠自給,很多液化天然氣(LNG)進口接收站正改為出口站,將美國天然氣出口至亞洲和歐洲。
此外,頁巖氣的影響已經波及石油領域,頁巖氣的開采技術目前被多家公司用于“致密油(tight oil)”的開發。正是得益于致密油的產量上升,美國目前的石油產量較2008年已經增加了25%,導致石油進口量大幅下降。
低廉的天然氣還在提升美國制造業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但出人意料的是,大量的天然氣供應也在美國引起了一場新的政治辯論,即美國是否應該向亞洲和歐洲出口天然氣。當然,這些出口將受到天然氣進口國的歡迎,因為目前這些國家仍需為進口天然氣支付高昂的價格。但是美國國內反對天然氣出口的人擔心天然氣出口將推高國內天然氣價格,從而給美國制造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劍橋能源的觀點是美國目前的天然氣供給充足,因此建設一些LNG出口站并不會對美國天然氣市場和價格產生明顯影響。此外,作為和中東、澳大利亞、西加拿大并列的全球天然氣市場幾個主要新增供應源之一,美國天然氣出口可以增加全球供應。這些新資源的開發對各進口國來說是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進口國有了更多元的供應選擇。這對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只有4%的中國而言意義重大,未來這一比例將會上漲。
讓北美能源革命成為現實的技術能在多大程度上移植于世界其他地區?我們已經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看到了這方面的潛力。但這些國家還需要時間來更好地理解這些資源的特征,并在相關勘探技術、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等領域達到一定規模之后才能達到當前北美的水平。這在中國能源界已經是一個重大話題,而在2013年,我們必定能看到這些技術和能力在各國的加速傳播。
第二個大問題是世界經濟。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已有5年之久。這大幅降低了能源需求增長率,進而對能源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當今油價仍保持在100多美元/桶的水平。
目前,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以及財政緊縮政策正在拖累世界經濟,中國經濟也受到影響。2013年任何可能出現的經濟反彈都將肯定刺激能源消費增長。但是從這個角度來看,2013年世界石油市場的供應形勢較好,特別是美國、加拿大、巴西、哈薩克斯坦和伊拉克的供應將增長。但是,突發事件總有可能加劇供需的緊張形勢。
這就引出了未來我們將面臨的第三個問題。從敘利亞內戰到對主要石油出口國的網絡攻擊,始于2011年的“阿拉伯巨變”使中東籠罩在諸多不確定性之下,這些潛在的變數將影響該地區的供應形勢。
但是最大的地區風險還是來自伊朗。過去若干年,有很多預測說“明年”將是伊朗核計劃問題決定性的一年,但這些預測被屢次證明是錯誤的。
然而2013年似乎是個真正的考驗時刻。伊朗鈾濃縮計劃將繼續,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效果比一年前預測的要有效得多。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已經減半,這對高度依賴于石油的伊朗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實際上,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已經超過伊朗)。但是伊朗所面臨的壓力和風險能否足以促使伊朗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任何可能達成的協議都需保證伊朗將停止獲得制造核武器能力的努力。
如果在這方面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那么中東將面臨一系列可能導致沖突和騷亂的事件和“事故”,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風險,包括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威脅。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將造成全球石油市場恐慌,推高石油價格,對正在掙扎中復蘇的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另外,其他一些趨勢還會在2013年繼續。過去幾年,可再生能源已經獲得持續強勁的增長,我在《能源重塑世界》(The Quest)一書中將其形容為“可再生能源的重生。”我們預計201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支出規模將達到1840億美元。這已經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業務。而致力于發展“新能源”的中國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
當然,可再生能源產業在2013年還將面臨諸多困難。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高度依賴于政府各種形式的支持,包括激勵措施和補貼。緣自歐洲和北美財政危機的“財政緊縮”將削減政府預算,這對許多可再生能源項目而言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將降低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投資水平。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考察哪種形式的能源在滿足世界能源需求方面的貢獻最大可能更具有指導意義。結果也許會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從21世紀開始至今,能源產出增加最多的是煤炭,其增長程度兩倍于天然氣,三倍于石油,十倍于可再生能源。
但是能源行業對技術進步的關注仍會繼續重塑能源格局。正是技術創新和不斷的試驗引發了美國頁巖氣和致密油領域的革命,因此技術進步將繼續提升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替代能源的經濟性,降低其生產成本,提高其競爭力,以達到更大的產業規模。
過去幾年最引人矚目的成就就是太陽能光伏技術成本的大幅下降。當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光伏制造業產能過剩。這給政府造成了財政損失,并導致一些國家間的貿易緊張。然而,光伏發電相對于傳統能源的競爭力也的確得到了提升,當然其成本還需進一步下降。在這方面我們還能走多遠?讓我們在2013年拭目以待。
作者為IHS劍橋能源咨詢公司(CERA)主席、普利策獎得主、著有《能源重塑世界》(The Quest)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