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商丘市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工業大會,總結去年以來工業經濟發展,部署今后一個時期工作,表彰獎勵2011年度工業經濟發展先進企業、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市委書記陶明倫,市委副書記、市長余學友出席大會并講話。陶明倫強調,工業興則商丘興,工業強則商丘強。各級黨委政府及各部門要切實把工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一谷三城六基地五中心,建設商丘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為構筑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化認識 把工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陶明倫在講話中指出,加快工業發展,是順應經濟發展規律、走好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之路的本質要求,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商丘跨越崛起的有效路徑,是破解難題制約、構筑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的現實選擇。我們提出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定位是東部戰略支撐,如何構筑這個支撐,我們的思路是“東張西望”,努力實現兩個轉變:一是由邊緣變前沿。商丘作為河南省最東部的城市,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要由邊緣變前沿,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二是由傳統農業地區變新型工業地區。工業在區域經濟發展當中是第一經濟要素,在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及各部門要不斷深化認識、研究方法,把工業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地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記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體現在效果上,切實抓出更大成效。
建設商丘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陶明倫強調,我市工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加強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全市工業增加值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再翻一番,突破1000億元大關,著力打造“新材料基地”,并努力把商丘建設成“國家超硬材料研發中心”
六基地:就是 “煤及煤化工基地”、“鋁及鋁精深加工基地”、“新材料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電動車生產基地”、“環保專用設備生產基地”。煤及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末,煤炭年開采量超過2000萬噸,形成烯烴70萬噸的生產能力,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左右。鋁及鋁精深加工基地——“十二五”末,全市鋁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年均增長26%,鋁加工轉化率80%以上。新材料基地——“十二五”末,碳纖維年產高性能碳纖維1500噸,年實現銷售收入超50億元;金剛石微粉系列形成年產75億克拉的生產能力,制品類產品形成800萬件(套)年生產能力,產品的出口總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70%以上,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玻璃日產能達1600噸以上,年生產浮法玻璃1200萬重量箱左右,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十二五”末,實現銷售收入超40億元。電動車生產基地——“十二五”末,電動車產量突破300萬輛,高性能電池1000萬組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左右。環保專用設備生產基地——“十二五”末,環保專用設備生產規模達到2萬臺(套),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出口創匯10億美元以上。
五中心:就是“國家面粉及面制品檢測中心”、“國家制冷設備研發中心”、“國家碳纖維新材料研發中心”、“國家超硬材料研發中心”、“國家環保專用設備研發中心”。
突出重點,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陶明倫強調,一要擴總量,就是把商丘工業經濟的總量做大,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升。一是抓機遇、促擴張。抓產業轉移的機遇,傳承“三商”之源,突顯重要前沿,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使更多的產業項目落戶商丘;抓平臺建設的機遇,抓住產業集聚區這個大平臺,就是抓住了工業發展的“牛鼻子”,抓住了縣域經濟的增長極;抓轉型升級的機遇,促進產業規模由小到大、產業鏈條由短到長、產業層次由低到高、企業關聯由散到聚。二是抓龍頭、促配套。通過龍頭型項目的引進落地,吸引帶動配套和關聯企業跟進轉移,擴大產業規模。今年,每個產業集聚區新入駐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不少于15個,力爭引進落地一個10億元以上的支撐力和帶動力強的重大主導產業項目。三是抓集群、促集聚。每個縣都要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銷售收入超800億元的產業集群1個、超400億元的產業集群1個、100億元至200億元的產業集群10個。四是抓運作、促升級。抓住省政府對產業集聚區進行規劃編制調整的機遇,積極主動作為,科學有效運作,擴大規劃面積,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產業集聚區上規模、上水平。
二要提速度。開展全民招商引資活動。招商引資是“一舉應多變”、“一招求多效”最直接、最有效、最綜合的手段。每個縣每年至少引進一個投資3億元、當年到位資金超過50%的工業項目,市直部門也要明確招商任務,每年至少引進一個投資5000萬以上的工業項目。加強中心城區產業發展。要以商丘新區建設為機遇,吸納更多的工業項目落戶中心城區,以產興城,產城融合,提高產業支撐能力。
三要調結構。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傳統產業,主要是提升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紡織服裝業。農副產品加工圍繞新型食品、休閑食品、便捷食品來提升,紡織服裝圍繞引進品牌、打響品牌來提升。壯大支柱產業,重點壯大煤及煤化工、鋁及鋁精深加工、機械制造等支柱產業。開發煤制烯烴、鋁型材、鋁板帶箔、高檔汽車輪轂等精深加工產品,優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發展優勢產業,充分發揮制冷產業資源、技術、品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逐步完善制冷配件、制冷研發、制冷檢測、冷鏈物流等完備的產業體系。培育新興產業,主要是培養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成長性的產業。圍繞這些產業發展,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快速發展。
四要增效益。一是拉長產業鏈。把短的變長,就是拉長產業鏈條,發展下游深加工產品;把粗的變精,就是由粗放加工向精細加工轉變;把低的變高,就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由生產低端產品轉為生產高端產品,比如鋁及鋁的深加工要圍繞終端產品化,由生產鋁錠向生產鋁鑄件、鋁箔、鋁制品轉變。二是加大科技含量。發展創業中心、研發中心等各種創新載體,提高原始創新能力,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向創新要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三是深化企業管理。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開展管理制度創新,轉變經營機制,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生產經營活力。
五要舉標志。今年要持續求進,高舉標志,力爭“商丘六大標志”有新突破。“商丘速度”就是快事快辦、大上快上;“商丘制造”就是突破發展瓶頸,完善產業鏈條,生產出更多的高端產品;“商丘質量”就是質量過硬,保證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商丘標準”就是引領行業標準,提升工作標準,高標準嚴要求;“商丘品牌”就是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知名度和競爭力的品牌,實現企業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的轉變;“商丘環境”就是弘揚親商、富商、安商的優良傳統,創造優良的政務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