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多晶硅產業是國內業者所肩負的重要使命。我國半導體產業、光伏產業發展甚至國防軍工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我國自有的多晶硅產業。太陽能光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完成減排目標的重要保證。多晶硅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基礎原材料,其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將其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正是我國多晶硅產業迅速的發展壯大,才支撐著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產量連續五年位列世界第一。當今,國外市場需求增長的放緩、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產業內部的深層次矛盾,使我國多晶硅產業又一次站在了機遇和挑戰的關口。我國多晶硅產業迫切需要完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配套,在規模與成本上提升核心競爭力。
我國的多晶硅產量已占全球的35%左右,2012年年末我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20萬噸。
2011年,一方面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光伏產品的主要市場———歐洲各國大幅度削減政策補貼,從而使光伏產業受到了很大沖擊;另一方面,2010~2011年上半年間,光伏產業的投入反而不斷加大,產能大幅度擴大,使得全球太陽能電池產品庫存壓力凸顯。光伏行業進入新一輪的調整期,國內多晶硅產業也深受此影響。
2011年隨著多晶硅企業新建和擴產產能的釋放,全球多晶硅產量繼續不斷增長。2011年,全球總產量達到24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了30%,預計2012年仍將有30%左右的增長。全球范圍內,多晶硅市場供需基本平衡或供略大于求。在光伏行業發展的驅動下,我國國內對多晶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長。從2008年的16544噸消耗量,增加到2011年的146131噸。
根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最新調查統計,2011年國內多晶硅產量達到82768噸,同比2010年45021噸增長84%。產業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2006~201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翻了數番,年均增長超過100%。2011全年銷售額超過230億元,與2010年基本持平;就業總人數超過1.5萬人,其中技術人員超過5000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已建多晶硅生產線的總產能達到14.8萬噸,預計到2012年年末我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20萬噸。我國的多晶硅產量已占全球的35%左右,已成為繼美、德之后的全球多晶硅生產大國。
近幾年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國際多晶硅生產格局。我國部分企業,如江蘇中能、賽維LDK、洛陽中硅和重慶大全等企業,產能規模已躋身世界前列。江蘇中能以全年產量接近3萬噸、產能4.6萬噸成為全球第三大多晶硅生產企業,其多晶硅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36%。賽維LDK年產量也已超過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