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09】55號)規定,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近日對于政策有關的裝備和產品目錄、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清單、進口不予免稅的裝備和產品目錄進行了調整。新政策自3月1日起實施。
《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2012年修訂)》涵蓋17大類裝備產品,符合規定的國內企業為生產這些裝備而有必要進口《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進口關鍵零部件、原材料清單(2012年修訂)》中所列商品的,則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在工信部近日召開的2012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財務司副司長馬向暉介紹了該政策的落實情況并解讀了2012年目錄和清單的調整情況。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李東介紹了裝備工業“十二五”規劃的編制情況及總體發展思路。
覆蓋領域拓寬 適時調整更新
記者發現,在《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2012年修訂)》中,對風力發電機(組)及其配套部件(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直流輸變電設備、交流輸變電設備,以及千萬噸級煉油設備中的循環氫離心壓縮機等相關裝備產品的技術規格進行了調整;另外,還新增了數控磨床等20余項設備產品。
據了解,這些調整是根據國內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在廣泛聽取產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及相關企業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既符合支持國內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的需要,又兼顧相關基礎零部件及原材料生產企業的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2009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政策實施以來,受到了業界的一致擁護和認可。企業普遍反映,這是重大技術裝備領域落實最“到位”的政策之一。
關于政策的落實情況,馬向暉表示,自2009年實施以來,政策內容得到了持續補充和優化,享受優惠政策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政策實施的組織工作日益完善。2011年共有231家裝備整機制造企業享受了進口免稅,為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全面振興裝備制造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馬向暉在解讀目錄和清單調整情況時說:“政策覆蓋的領域逐步拓寬,2009年時,有10個領域可以享受政策;到2010年政策有了新的調整,新增加了海洋工程、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環保裝備、能源綜合利用裝備等;2011年下半年覆蓋范圍再次拓寬,新增了三代核電和大型船舶領域;2012年新增了電子信息裝備。”
截至目前,該項政策基本上覆蓋了重大技術裝備的所有領域。而且,政策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2009年重大技術裝備領域享受的進口減稅額達到121億元;2010年享受的減稅額達到270億元;2011年減稅額達到400多億元,直接減稅額達到100億元。政策的含金量得以充分體現。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馬向暉表示,一是繼續完善政策的目錄,不斷拓寬覆蓋面;二是做好支持國內配套產業發展的工作,及時做好清單調整工作,對于國內已經能夠生產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將不再繼續享受該項進口免稅政策。
落實重點規劃 振興裝備工業
李東表示,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在行業里的普遍反映是“落地最有效,實施得最好”。
他介紹說,2009~2011年累計享受免稅政策的裝備企業達到504家,大部分是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其中,2011年直接免稅額達到了106億元。北京、上海、山東、遼寧、江蘇、湖南等六省市享受免稅政策的企業超過10家,政策落地效果很好。
李東表示,進口稅政策的實施對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政策是把雙刃劍,清單的及時調整是很有必要的,這也同近日發布的機械領域的“三基”發展規劃精神相一致。他建議,在清單的調整過程中,可以多吸納零部件領域相關專家的建議。
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的全面落實年。李東表示,根據工信部的安排,裝備領域相關的重大規劃有9項。其中,2項規劃由國務院發布,一個是“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規劃”,目前已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正在進行修改;一個是“國家中長期航空工業規劃”,目前已經上報國務院。
在其他7項規劃中,目前已經發布的有4項。一是機械領域的“三基”規劃,即《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二是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三是海洋工程裝備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四是“十二五”環保裝備發展規劃。
另有3項規劃,即高端裝備“十二五”規劃及它的兩個子規劃:智能裝備“十二五”規劃和軌道交通裝備“十二五”規劃,目前正在辦理發布手續,工信部將會同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
李東還介紹了“十二五”期間裝備工業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一是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為目標,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改造提升機械工業,優化汽車工業,加快發展航空工業,做強船舶工業,積極利用高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二是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裝備制造業的新的增長點。三是大力促進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創新,以科技重大專項及其他重大專項為依托,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四是以實施“三基”規劃為契機,增強產業基礎配套能力。五是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并以此為著力點,積極發揮信息化在裝備工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六是以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為重點,大力促進裝備制造業的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節約、高效、清潔、安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