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有我國“材料之父”之稱的中科院院士師昌緒率領國內十余位新材料領域專家來到南海,為籌建中的廣東省新材料產業基地“把脈”,推動在南海打造國內首個新材料產業鏈。
核心區將重點發展5大領域
昨日的專家咨詢會首次公布了廣東省新材料產業基地規劃的初稿。基地將以里水鎮為核心區,并在獅山、大瀝、丹灶、西樵、羅村等5鎮街建立特色產業區。其中,位于里水鎮的核心區總體規劃3000多畝,由A、B、C三個區組成。其中一期規劃1000多畝,預計投資總額120億元,總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態環保及復合材料等其他前沿新材料,并建立產業技術孵化基地等行業公共服務平臺。
而獅山、大瀝鎮將重點發展特殊輕質材料產業、新型金屬材料產業,促進鋁型材產業的轉型。培育發展LCD、OLED等平板顯示材料企業,建設中國科學院(南海)生物醫藥產業中心(園);丹灶鎮將重點發展超硬材料、氫燃料電池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制備技術,而西樵和羅村將分別依托現有的紡織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相關材料產業。
首批進駐企業均是“領頭羊”
在師昌緒等專家的集體見證下,佛山市鉅仕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帶著自主研發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CIGS系統集成項目,正式簽約進駐廣東新材料產業基地,成為首批進駐基地的企業之一。
據了解,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綠色能源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鉅仕泰公司開發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CIGS系統集成,為我國掌握新一代光伏電池關鍵材料及其核心技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巨大的潛在市場前景。專家們一致認為,在這樣龍頭項目的帶動下,基地有望成為國內頗具競爭力的新材料專門基地。
除了鉅仕泰項目以外,一方制藥、邦普循環科技等多個項目也已簽約進駐,這些企業都是行業的“領頭羊”。
可結合新產業延長產業鏈
據了解,近年來佛山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新材料產業工業產值為590億元,相關企業700家,佛山已初步形成以南海區為核心,其余各區聯動發展的格局。
不過,有專家指出,新材料基地可結合佛山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延長產業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徐堅說,像南海的有色金屬產業產值已超過868億元,如果將新技術向這個產業拓展,不僅能提升傳統產業,也能輕松創造上千億的產值。
“目前國內新材料產業投資達上萬億元,但真正應用僅有14%,新材料主要還是依靠進口。”師昌緒說,廣東省新材料產業基地應該通過引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發展,先積累資本,增加收益性訂單,提高基地知名度,強化“政—產—學—研—金—用”緊密結合,依靠政策引進人才和技術,加快新材料產業推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