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淘汰鋼鐵落后產能指標“加碼”的同時,國內鋼產量依然有增無減。
“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3.50億噸,同比增長9.6%,按此計算,全年粗鋼產量將達到7.06億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朱繼民日前對上半年鋼鐵工業的總結中,透露了鋼鐵行業目前產量大、利潤低的尷尬。
半年過去后,中鋼協這一對全年粗鋼產量的最新預計,遠超年初預計的6.6億噸,這與各地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進度與目標要求有不小的差距也不無關系。
“今年長材的需求和市場比板材要好,企業都有錢賺,由于不是像去年一樣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各地政府對節能減排指標的壓力也不大,自然對推進淘汰落后的動力也不大。”一家民營鋼鐵企業管理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陳。
這樣的說法,與最近媒體報道的工信部和發改委發布的一份報告不謀而合。報告稱,目前的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形勢十分嚴峻,各地淘汰落后產能進度與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的要求存在差距,最后四個月的任務比較艱巨。
就在今年7月,工信部曾公布過一份2011年的全新煉鐵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相比于今年5月工信部下達的2011年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2653萬噸,7月份的新目標令全國煉鐵產能的淘汰數量又大幅度提升,達到3122萬噸。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伴隨著淘汰落后指標提高的,卻是日益增加的粗鋼產量。今年以來,國內粗鋼的日均產量就一直居高不下,6月下旬甚至突破了200萬噸,創下歷史之最,而這一數字在7月由于限電等因素有所回落后,8月份又開始反彈回升。
“8月上中旬以來粗鋼產量環比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鋼價自7月以來呈現上漲態勢,部分品種盈利較好,刺激鋼廠生產。”中聯鋼分析師胡艷平告訴記者,部分品種如高線、焊管、熱軋帶鋼、鋼坯在8月中旬一度創下年內新高,以熱軋為代表的工業用材也有所好轉,價格呈上漲態勢。
鋼價的抬升,也使得鋼廠總體尚存盈利,其中建筑類鋼材(4906,-13.00,-0.26%)品種盈利更加可觀,比如唐山地區民營企業鋼坯毛利在300元/噸左右,二級螺紋毛利維持在400元/噸。
一位行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民營企業主要生產建筑鋼材等長材,長材的盈利更好也說明民營鋼鐵企業比國有企業更加有錢可賺,而在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企業名單中,依然還是民營企業占大多數,這就造成了行政層面的淘汰落后與市場真實需求之間的矛盾。
除了鋼企自身對淘汰落后的動力不足,對淘汰落后有監督和推進義務的地方政府同樣壓力不大。尤其是對一些地方政府來說,鋼鐵行業還是地方GDP和就業的重要支撐。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也曾對記者表示,淘汰落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有具體的補償措施。比如淘汰企業的資產、債務如何解決,富余人員的就業如何安置,如何保證社會穩定等。此外,政府在推進淘汰落后的同時,引導產業升級和退出資金投向新興產業和高端產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