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6日~28日的三天里,104家世界500強企業、136家中國500強企業,萬名客商,齊聚中原腹地鄭州。
記者從2011年河南省承接產業和技術轉移洽談會(以下簡稱洽談會)上獲悉,投資總額達3018億元、327個項目落戶河南。
在此次洽談會上,“中原經濟區”成為一再被客商掛在嘴邊的詞語,而“產業集聚區”則成為此次洽談會的最大贏家。
“中原經濟區”成招商成功主因
本屆洽談會可謂碩果累累。
其中,簽約項目包括經濟合作項目、技術合作項目及城鄉建設項目。其中經濟合作項目246個,投資總額2599億元;技術合作項目71個,投資總額142億元;城鄉建設項目10個,投資總額2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00個,投資總額2611億元,占總額的86.5%。重大項目如香港粵港澳集團在濟源投資的珠三角產業轉移工業園項目,投資總額9.2億美元;北京銘林國際置業有限公司在鄭州投資的鄭州美銘電子科技園項目,投資總額40億元等。
另外,本次簽約引進了一批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高端商貿、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項目。通過引進這些項目,將有效推動河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對于此次洽談會的成功舉行,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認為,河南本身就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區位、勞動力和資源等先天優勢,而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中原經濟區,則使這種優勢進一步凸顯。
“一方面,中原經濟區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秉天時、地利、人和之勢;另一方面,東部的加工貿易成本增高,面臨著轉移,河南這次抓住了承接轉移的重大機遇,并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舉辦洽談會,對于河南來說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蔣耀平表示。
河南具有的不僅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勢,近年來,河南的基礎設施、交通、能源、通訊、環保、城市建設等基礎條件得到了很大提升,各級各部門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和環境有了根本性改善。
正因為如此,河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魏成龍表示,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已經到來,河南這次舉辦承接產業和技術轉移合作交流會可謂正逢其時。
集聚區完美承接轉移
“企業到不到河南投資,市場、成本與基礎條件這幾個問題很關鍵。為解決項目落地問題,我們搞了180個產業集聚區。”8月25日舉辦的豫粵經貿合作見面會上,河南省省長郭庚茂說,這些產業集聚區可解決項目落地問題,提供土地空間的利用率,更便于進行綜合管理與服務,受到了很多客商的歡迎。
而從此次洽談會河南省產業聚集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數量上也可以看到其作用。
據河南省商務廳廳長李清樹介紹,本次簽約中有177個項目將在各級開發區、產業集聚區落地,占項目總數的54%;投資總額1714億元,占總額的56.8%。
據了解,河南省在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上有更高的目標:產業集聚區與產業集群融合發展,力爭在年內形成30個5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
比如全球代工巨頭富士康,引導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條上的財富源源不斷流向河南。
資料顯示,去年9月16日,富士康科技園項目進駐航空港區。不到一年時間,已建成富士康廠房77萬平方米,建成宿舍99萬平方米,已入住員工約5.25萬人,累計完成出口17.69億美元。
河南各相關企業都努力想與富士康更好地對接,如許昌黃河旋風(17.53,-0.20,-1.13%)和鄭州四方達等企業的超硬材料、鄭州高新區的軟件技術優勢、南陽的光電產業、鄭州的航空物流等。
“引進富士康,再引進富士康的配套設備,拉長河南電子信息產業鏈。通過招商引資,盡快打造我省50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李清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