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發改委確定了十二五節能減排十大重點工作,國務院總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方案利好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
十二五節能減排腳踏實處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并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我國編制的“十二五”節能減排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實施方案擬從強化節能減排、降低碳強度的目標責任等10方面開展工作。
這些措施包括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全面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加大金融機構對節能減排、低碳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加快節能環保標準體系建設,建立“領跑者”標準制度;適時擴大低碳試點內容和范圍。
為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我國將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產業過快增長,強化節能、環保、土地、安全等指標的約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時,我國將調整能源的消費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我國將實施節能改造工程、重大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推廣工程和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工程;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管理工程和脫硫脫硝工程。
我國還將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節能減排。
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我國將編制全國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專項規劃,深化循環經濟示范試點,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由試點向示范推廣的轉變,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為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我國將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共性、關鍵和前沿技術攻關;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重點支持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半導體照明、低品位余熱利用等關鍵技術與設備產業化。加快節能減排的技術推廣應用。
我國還將完善相關經濟政策,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關系,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全面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改革垃圾處理收費方式。深化采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產品等支持機制。推進資源稅改革,推動落實和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政策。加大各類金融機構對節能減排、低碳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
為扎實推進低碳試點,我國將組織試點省區和城市編制低碳發展規劃,積極探索具有本地區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適時擴大低碳試點的內容和范圍。
在健全相關體制機制方面,我國將健全節能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推廣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擴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逐步推動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推行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特許經營;加快節能環保標準體系建設,建立“領跑者”標準制度,促進用能產品能效水平快速提升;探索建立低碳產品標識和認證制度。
節能減排政策利好環保產業
廣發證券分析報告認為,節能減排繼續推進、輸變電利潤即將見底。節能減排繼續推進,隨著市場覆蓋領域不斷擴大和用戶需求日趨多樣化,中低壓變頻器已經具備較強的抵御下游單一行業需求波動風險的能力。相對而言,更看好下游市場量大面廣的配電設備。建議關注其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上游元器件產品。
海通證券分析認為,節能壓力重重,核電或將繼續,分析表示:“其它清潔能源無法全部替代核電。節能困難大,核電不得不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9.1%,主要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方式實現。
“十二五”期間,計劃單位GDP能耗環比下降16%,落后產能基本淘汰完畢,六大高耗能產業能效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十三五”期間,預計單位GDP能耗還將繼續下降11%左右,實證數據表明,這一節能指標壓力非常大。認為核電不會被撇棄,同時節能服務市場空間將快速打開。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認為,限電和節能減排重啟將推高化工品價格。分析表示,國內“電荒”開始在國內蔓延,東部地區尤甚。3月份,江蘇、浙江等地提前采取了壓縮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用電,鼓勵企業錯避高峰用電,對非連續性生產企業限電等一系列措施,歧視性電價政策也已進入討論范圍;高耗能行業的反彈將促使節能減排重來,因而建議關注氯堿等高耗能行業的投資機會。
光大證券研究員薛俊認為,隨著今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推進,水泥、鋼鐵、造紙等產業將在目前的供需關系中持續提高邊際效用,而有色、玻璃、化工等行業也將受益,但由于目前還未到供需平衡的臨界點,受益程度仍有待觀察。
業內人士認為,考核機制的完善,將大大提高地方政府對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積極性。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將為節能環保等相關產業提供發展良機。據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測算,截至2009年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71萬億元,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預計將超過3萬億元,占GDP的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