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月22日),財政部印發修訂的《基本建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豆芾磙k法》對貼息的對象、申報、審查和下達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被新增為財政貼息的重點對象。
根據《管理辦法》,財政對基本建設項目的貼息率不得超過當期的銀行貸款利率,貼息率由財政部根據年度貼息資金預算控制指標和當年貼息資金申報需求等因素一年一定,原則上不高于3%。
目前中國通脹局勢仍然十分嚴峻,貨幣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或仍會收緊,這也加劇經濟下滑的風險。6月以來,財政政策已開始逐漸發力,先是年內首發地方債支持保障房建設,繼而又調整并擴大了財政貼息的范圍。
《管理辦法》明確指出,對于西部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給予重點貼息支持。
新興產業受到青睞并非偶然,財政部副部長李勇上月就曾明確表示,要綜合應用貼息、風險補償等財政政策,積極創新綠色金融、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財政貼息確能成為企業資金缺口的及時雨。煙臺冰輪(000811,股吧)集團技術中心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早在2007年,集團就自主研發了一款制冷壓縮機,其單位功耗所獲得冷量比傳統產品可提高6.7%,但要將這一成果產業化,需對企業已有的生產線進行重大技術改造,資金壓力很大。
當時,煙臺市財政通過重大技改項目貸款貼息補助,幫助他們從銀行申請貸款1億元。目前,這款新型壓縮機已順利投產,每年產量達3000多臺,行業訂貨中標率達90.6%,成為冰輪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國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需要通過資金的投向引導,用財政資金作為杠桿,把資金引導到這些產業上來。因為這些產業不是資金供給過剩,而是供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