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日本地震而來的“產業地震”正在波及中國。《第一財經日報》獲悉,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進出口商會”)14日緊急成立“日本強烈地震應急工作小組”,對各會員企業展開問卷調研,了解對行業進出口公司的影響。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中國對日出口1210.6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600.5億美元,同比增長28.5%,占比49.6%;同期我國自日進口1767.1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1179.1億美元,同比增長37.6%,占比66.7%。進出口商會方面表示,日本是中國機電產品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自日進口占中國機電產品進口的比重達18.08%。
“從日本進口最多的機電設備之一是元器件,而像索尼這樣的公司立馬停產,不僅對中國,對全世界的影響都會很大。”進出口商會信息咨詢中心主任齊忠義說。
“直接的沖擊就是漲價。”齊忠義告訴本報,在電子行業,一些自日本進口的高技術芯片難以替代,而目前估計地震造成的損失不會在短期內恢復,因此中國下游企業的采購量也面臨下降。“因為來自日本進口的(電子產品)金額太大了,不可能馬上向韓國三星這樣類似的公司去轉移訂單,而中國企業由于技術尚不成熟,因此日本缺貨帶來的利好不會很顯著。”
在儀表、軸承方面,由于中國缺乏特種鋼等高端材料,自日本的進口額也較大。不過中國機電產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尹魯章稱,由于這類產品主要來源于德國、美國、瑞典、日本等地,并非日本一家獨大;且歐美公司在印尼等地建立了工廠,日本進口的成本優勢也不大,因此短期來看不會造成下游企業的缺貨。鼎達進口軸承—王小姐
尹魯章認為,日本的電子、汽車等公司在中國絕大多數擁有合資企業,短期來看不會導致大量缺貨;而如軸承、芯片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在短期內無法恢復,則會驅使中國企業向其他國家進口,造成成本上升。“因為和歐美產品相比,日本的產品更注重節能,成本較低,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歐美的許多機電產品質量當然不錯,但是消耗大,會增加下游企業成本。”
他還表示,由于歐美國家在機電方面高端設備使用較中國廣泛,日本此類產品出口的減退對歐美地區的影響將大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