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難退的有色金屬產業或面臨一盆冷水。
多方信息顯示,有色金屬將進入控速增長期,即將出臺的有色金屬行業“十二五”規劃將把十種主要金屬的產量控制在年增長8%的速度以內。
自21世紀以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經過了兩輪高速增長期,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介紹,在“十一五”期間,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投資年均增長32.7%,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4%,中國已多年是有色金屬產量的第一大國。
而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至2010年,包括鋁、銅、鉛、鋅等在內的十種有色金屬工業產量達到3135萬噸,同比增長20.4%,產量消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1.19%提高到1.99%。
不過,中國有色金屬產業雖“大”卻不“強”,據陳全訓介紹,在“十一五”期間,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利潤增長僅為18.2%,大大低于投資增長,初步測算,2010年全行業銷售利潤率只有4.8%左右,遠低于之前平均的10%。而資產利潤率只有6%,與銀行長期貸款利率相當,“相當于給銀行打工”。
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康義稱,為有效控制冶煉產能的過快增長,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控制有色金屬產量增速。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鋼鐵產業的翻版。”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副會長尚福山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有色金屬產量的擴張并沒有相關礦產的支持,而隨著中國有色金屬冶煉產能的快速增長,很可能淪為像中國鋼鐵產業一樣的“加工者”角色。
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已然高燒,其中尤以鋁為典型,中國最大鋁生產商中國鋁業(601600.SH)董事長熊維平于2011年初稱,2010年中國鋁產能超過2100萬噸,遠高于1600萬噸的消費量。
事實上,在2009年,中國政府頒布《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電解鋁行業存在過剩,并要求遏制其發展。
但上述措施并沒有限制電解鋁產業的高速擴張,2009年電解鋁產能為1800萬噸,2010年產能增速為16.7%,仍處于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中。但與此同時,中國電解鋁使用率卻從超負荷降至60%。
中國有色金屬控速似已不可避免,但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色金屬生產商稱,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引發的有色金屬需求不可扼制,而且有色金屬冶煉項目一般都屬于地方大工程,拉動GDP的效應明顯,最后“如果真卡在8%,那這個8%給誰?依據是什么?”。
“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最終還得通過市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多次向本報記者強調,行政干預手段會對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但最終仍是“市場說了算,比如鋁,當市場價格為15000元/噸時,你做不到,就只能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