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杜燕飛) 3月10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指出,發展新能源首先要有技術創新,技術上要有突破,要有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如果技術上沒有創新,是不會形成一個新產業的。
李毅中說,戰略新興產業的靈魂和支撐是技術。比如利用太陽能的問題,現在多半是用多晶硅做成太陽能的面板或薄膜,讓太陽能進行照射進行轉化,但轉化率只有15%-16%,還是比較落后的。另外制造多晶硅太陽能面板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做好以后是能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但是制造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時造成環境污染,成本比較高。因此,首先在技術上要有突破。
李毅中強調,技術上突破以后,產業化、商業化就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太陽能發電成本高,兩塊錢或者一塊錢一度電。如果電網用這么高的價格來收購,電網要有自己的經濟效益,所以國家必須要有扶持政策,要有優惠價格。
“我們每年生產的太陽能薄膜97%都出口了,我們把能源消耗,把污染留給了自己,生產出的先進新能源我們自己不用,出口到歐洲等其他地區,人家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我們自己為什么不用呢?就是因為電價成本高。降低成本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政策要給予支持。”李毅中說。
在優化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李毅中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在改造、提升、優化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有序的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整結構,第一個層面就是對傳統工業進行轉型、升級、優化、改造。第二個層面是要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所謂的戰略性產業,第一是新一代信息產業,第二是節能環保產業,第三是新能源,第四是生物,第五是高端設備制造,第六是新材料,第七是新能源汽車。這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次序是這樣的。
李毅中表示,新興產業的特點是高技術的,技術必須是創新的,有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這作為新型戰略產業的支撐和支柱。這樣就有先導性,能源、資源消耗就少,綜合效益就比較好,帶動性和輻射能力就比較強,代表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先進生產力,這是應該特別注意的。